今年7月1日起,《政府投資條例》將正式實施,這是大陸關於政府投資管理的第一部行政法規,也是投資基礎建設領域的基本法規。專家表示,預估此部《條例》光是今年就將影響超過10兆元(人民幣,下同)的政府投資。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簽署國務院令,公布《政府投資條例》,確定自2019年7月1日起施行。《條例》旨在充分發揮政府投資作用,提高政府投資效益,規範政府投資行為,激發社會投資活力。《條例》主要有四大亮點:一、政府投資聚焦非經營性;二、決策審批環節統一明晰;三、概算約束力大幅提高;四、防範地方債務風險。
聚焦非經營性領域
《條例》影響的政府投資規模有多大?專家指出,根據大陸今年財政預算、新增地方債額度、PPP項目(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共私營合作制)開工進度綜合測算,預計今年政府直接投資和以資本金注入方式、補貼方式支援項目的投資總額將超過10兆元。
根據《條例》定義,政府投資是指在大陸境內使用預算安排的資金進行固定資產投資建設活動,包括新建、擴建、改建、技術改造等。並明確要以非經營性項目為主,投向市場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社會公益服務、公共基礎設施、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重大科技進步、社會管理、國家安全等公共領域。
公共服務拉動內需
「《條例》是針對當前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的投融資困境,與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提出以適度發展、預算先行為核心的解決方案,並為地方政府投資提出更為全面的規範工作要求。」360金融PPP研究中心研究總監唐川表示。
唐川說,雖然從規範化管理的角度來看,《條例》是給地方財政資金參與投資的「緊箍咒」,但是若從結合地方債政策、開發區政策、國企改革政策、金融國際化政策通盤來看,其實質上是優化公共服務、基建及其他政府投資類項目投融資體系的重要一環。
唐川指出,在以推動基建、公共服務發展來拉動內需、穩定投資的中期經濟布局下,政府投資規模勢必在三年內呈現明顯上升趨勢。從中期來看,《條例》和一系列嚴監管政策並不會讓公共投資額度下降,反而在一定時期的調整後,會使這些領域在真正風險可控的環境下實現高速成長,預計政府投資3年內仍將保持10%以上的年成長。
(記者/許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