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習川會後,中美雙方看似氣氛和緩,但實際上卻留下一堆問號,美國總統川普表示美國供應商可以在不威脅美國國家安全前提下,繼續向中國華為供貨,但至今華為仍未被移出實體清單(entity list),仍未完全解禁。專家示警,台商供應鏈仍須謹慎注意,切勿鬆懈,「產能還是先分散再說」。
日盛高科技基金經理人黃俊斌表示,台灣電子股受貿易戰影響最大,因華為許多重要供應鏈皆與台廠有關,如今中美兩國短暫釋出和解氣氛,有利相關供應鏈後續行情表現,包括散熱、CCL、ABF等零組件,近期反彈較為強勢。
下半年景氣 廠商悲觀
不過,多位專家提出示警,G20習川會後,華為仍未被排除在美國實體名單之外,華為禁令並未完全解除。
美國出口管制規定(EAR),猶如一個緊箍咒,今年5月,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局把華為列入實體清單,到現在仍然緊緊綁死華為以及相關供應鏈廠商。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產業分析師邱芳指出,習川會後,美國商務部的態度還是很模糊;她說,即使是下周中美雙方要重啟談判了,但美方哪些要禁、哪些要放、「對國安疑慮」的定義是什麼,美方都講不清楚,很難讓人信服,目前各界都在觀望美方的態度。
邱芳指出,今年對科技業來說非常慘,貿易戰才暫時休兵,日韓大戰又上場,華為到底何時會被解禁,也看不到終點,多家科技廠商紛紛透露「對下半年景氣悲觀」的看法。
先移轉產能 分散風險
即使如此,邱芳透露,台灣科技廠商都很有危機意識,紛紛開始把部分產能移轉,先分散再說,也有廠商乾脆提前布局5G新技術的投資,以求分散風險。
資誠稅務諮詢顧問公司執行董事蘇宥人認為,中美貿易關係仍不穩定,屬於華為或其他中國大廠供應鏈的台商,仍然需保持警覺。
若美國商務部決定把華為保留於限制名單中,或未來決定重啟全部或一部分對華為或是其他中國廠商的限制措施,因此,蘇宥人建議,華為相關供應鏈公司,最好請專家協助,保留詳細計算紀錄和專家計算報告,以及所使用的原始憑證;謹慎評估是否達到25%的門檻,並持續留意美國新法規或對既有法規的新解釋,避免因違反美國出口管制規定而遭罰。
(記者/吳佳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