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7・旺報-專題報導

2019-08-17・旺報-專題報導
陸養老產業夯 餅大難吃摸不著

借鏡台灣經驗 加速醫養結合、應用5G技術

機器人保母進駐杭州一養老院。(新華社資料照片)
機器人保母進駐杭州一養老院。(新華社資料照片)

大陸當局也釋放「利多」──6月1日起至2025年底,針對提供社區養老等相關服務的收入免徵增值稅,並減按90%計入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同時對承受或提供房地產用於上述服務者,免徵契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及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不動產登記費等6項收費。此舉被專家學者視為「正當其時」,可進一步支持養老產業發展。

居家社區扮養老主力

大陸人口存在老齡化態勢,2018年65歲以上老年人占總人口比重已高達11.9%,大陸民眾共同面臨的養老壓力可想而知。目前大陸養老資源處於供不應求的階段,不少優質的養老機構條件雖好,但價格昂貴且一床難求,大城市情況更不樂觀。相較於商業性質的養老機構,普惠機構收費雖低,但服務也相對欠缺。

 4月19日,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老年公寓老人們在練習書法。(新華社)

4月19日,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老年公寓老人們在練習書法。(新華社)

德勤會計事務所一項報告指出:「中國的老年人護理產業仍處於初始階段,仍未出現可複製的專案模式和大規模市場領軍者。」針對大陸的養老產業,有些專家學者總結出「餅大難吃」結論,市場前景看似龐大,卻不知從何入手。

深挖銀髮族需求精細化

已邁入老齡社會的上海市提出「9073」養老格局:90%居家養老、7%社區養老、3%機構養老,北京也有類似的「9064」計畫。由此可見,大陸機構養老僅占一小部分,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將成為社會主流;由政府購買相關服務,也可望成為支撐此兩個領域重要模式。

現今大陸許多養老產業參考國外模式之餘,更力求精準捕捉市場需求,深入研究中國國情。專家學者以台灣地區養老機構為例,大多為非營利性,但四成以上的盈利機構,毛利可達20%至25%。究其原因,在於針對銀髮族的需求深入挖掘,一些精細化、差異化經營的養老機構,尤其對「人」的研究可謂下足功夫。
大陸養老市場為潛力無窮的朝陽產業,5G技術應用、養老機器人等則被視為推動養老服務轉型的利器。中商產業研究院指出,未來民辦民營養老機構將成為養老機構的主體,養老產業也必然會加速發展醫養結合的趨勢。(記者/賴廷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