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的「下沉經濟」、台灣的「庶民政治」,這兩個看似兩岸在政治、經濟各自出現的新型態,其實相互呼應,都反映在社群網路、新媒體興起的時代下,廣大中低層群眾所彰顯的群體力量。他們經濟較弱勢,非來自大都市,在政治好惡上,更容易以感性做選擇。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韓國瑜的言行風格,讓「庶民政治」成了台灣政壇的流行語,庶民的對照組,就是權貴,這也讓2020這場大選,不僅是藍綠對決,更是階級碰撞。
庶民語言緊抓中下層
做個粗略對比:中上層群眾,住在一二線城市,物質生活無虞,更追求精神文化,思考更理性,偏好菁英型、知識型的政治人物;而庶民群體,住在四、五線城市或鄉村,經濟較弱勢,先求能吃飽穿暖,思考較感性,偏好草根型、接地氣的政治人物。
韓國瑜能掀起韓流,讓「庶民政治」引起討論,就是因為他的發言背後,都挑起階級意識,像是「高雄又老又窮」、「民進黨白白胖胖」等。每個社會都是個金字塔,就算上層的社經影響力較大,但當遇到需要一票票選舉時,中下層才是真正的普羅大眾,韓也就企圖要抓住中下層的這一群。
對許多韓粉而言,他們不想聽文謅謅的漂亮話,宏大的國際兩岸情勢又太遙遠,思考較為感性,所以像是「王X蛋與爸爸」、「莫忘世上苦人多」這樣的大白話,反而更能打中他們的心。
下沉政治群眾發力
再把場景拉到大陸「下沉經濟」,最典型的就是電商「拼多多」,他2015年9月上線不到三年,就到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並竄升為大陸第三大電商平台。
拼多多除了過去團購促低價的模式外,又加上電商與社交元素。電商平台讓購買更便利,社交功能則是邀請親友一同團購,不只可以增進互動,同時與親友一起團購,本身就存在既有信任感。
大陸四、五線城市,還沒用到筆記型電腦,就直接用上智慧型手機;還沒用過淘寶、天貓、京東,就直接認識拼多多,拼多多正打中庶民階層,對於物美價廉的迫切經濟需求。
同樣是發揮人民群眾的力量,其實下沉經濟就是庶民經濟;庶民政治,也可視為一種「下沉政治」。(陳君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