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9・旺報-綜合報導

2019-11-09・旺報-綜合報導
周小川:人幣國際化是「早產兒」

全球金融危機 致多國擴大本幣使用緩解流動性不足

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帶來人民幣國際化的契機。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表示,人民幣國際化其實是個「早產兒」,中國原本並沒有打算在2010年左右就開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是由於全球金融危機後,流動性不足,導致許多國家必須擴大本幣使用,中國與部分國家採用了本幣互換的方式支持貿易和投資結算,來緩解流動性問題。

2019年第十屆財新峰會於11月7日至10日在北京舉行。周小川出席並演講。

與鄰近國家採本幣互換

周小川說,人民幣國際化本來應該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但是由於有一些危機出現,造成一種特別的需求,也就是說如果全球主要儲備貨幣發生什麼問題,會給其他原來緩慢發展貨幣提供一個不同的機會,人民幣國際化就是全球金融危機提供的機會。
他透露,中國原本並沒有打算在2010年、2012年左右就開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是由於全球金融危機後出現流動性不足,導致許多國家必須擴大本幣使用,因此中國就與南韓、哈薩克、阿根廷、馬來西亞等國開始採取本幣互換方式支持貿易與投資結算,以緩解流動性問題;當時的說法叫「支持人民幣在跨境貿易與投資中的使用」,後來才從更高層次提出「人民幣國際化」。
除了以上的金融危機,目前美國對伊朗等國的制裁,也給人民幣造成了特別需求,周小川強調,全球主要儲備貨幣出現問題,「這裡也包括主要儲備貨幣國家是不是會過多應用金融制裁,你要是一制裁了,別人就想著用別的貨幣,不光取決於我們自己的想法,也取決於外部整個的環境。」

非洲不少國家缺乏美元外匯,因而轉向人民幣懷抱。圖為一名大陸客戶在肯亞國家銀行新開業分行辦理業務。 (新華社資料照片)
非洲不少國家缺乏美元外匯,因而轉向人民幣懷抱。圖為一名大陸客戶在肯亞國家銀行新開業分行辦理業務。
(新華社資料照片)

加強全球央行間合作

周小川指出,過去全球化程度不高,各國金融相互作用和影響沒有那麼大,貨幣政策主要是針對本國的價格水準、金融穩定、經濟增長、就業等目標,但現在情況正慢慢發生變化。
基於三個原因,周小川認為,應加強全球央行間的協調與合作機制。
首先是貨幣政策的溢出效應。他舉例,美國聯準會開始降息,隨後就有多個國家跟進,這是因為全球間聯繫緊密,共同行動就有必然性。
其次是資本流動。周小川指出,過去IMF總體傾向於不要為資本流動設置過多障礙,以提高全球資源配置效率;但金融危機後,IMF開始提出資本流動問題可能需要重新討論,如今跨境貿易和投資水準比以前大為提高。第三個則是最近出現的數位貨幣,可能衝擊全球金融基礎設施。

(記者/許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