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座談會上,提到兩岸未來的展望,兩岸互聯網+發展協會理事長李振福認為,台灣5G起步較晚,不過仍然有機會。他說,早期因應政府發展大戰略,台積電等大廠應運而生,遂創造台灣高階硬體研發製程領先地位,奠定參與AI時代的基礎;未來台灣可朝AI(人工智慧)、Big Data(大數據)、Cloud(雲)及Device(裝置)等四大面向發展,參與國際競爭。
李振福表示,台灣的機會在於5G技術的終端應用,優異成果表現在晶片與裝置上。以晶片來說,台灣晶片擁有強大的運算能力,能夠支撐Big Data蒐集及AI的運用,「整體來看,雖軟體非台灣強項,且比硬體能獲得更大的利益,毛利可占到65%,不過換個角度想,如果硬體無法達到高水準,許多軟體也無法順利應用,因此台灣的硬體機會仍然龐大」。
法規、軟體待突破
華碩雲端總經理吳漢章指出,台灣的機會主要在三方面,首先,台灣已有良好環境,有政府支持、政策輔助、產業需求、便宜技術及專業人才,可以加以整合與利用;其次,5G主要是通訊技術,若真要應用,還得配合AI、Cloud、區塊鏈等技術,需要有企業進行整合,系統整合就是台灣業者的新商機,目前,全球系統商及台灣的華碩、佳世達、電子五哥,都想爭取這塊大餅;第三,回歸產品面,台灣在5G、AI、區塊鏈等新數位科技的商業化過程會不斷出現新模組,由硬體涵蓋軟體,只要台灣跟好國際標準、供應鏈做好、價格合宜,數位時代台灣一定能占有一席之地。
不過,李振福提到,比起大陸科技發展,台灣受到法規及軟體技術限制,還有很多地方需要突破。他舉例,原本政府曾要在捷運出入口設置人臉辨識系統,但受到《個資法》限制無法落實;另外,台灣雖硬體的運算能力強,唯有透過軟體,相輔相成,才能真正落實到商業應用。
有效推動數位提升
李振福說,馬雲曾說大陸只有他知道全國女生的內衣尺寸、流行顏色,這就是借助Big Data及AI應用,了解消費者需求的最好證明,台灣應積極朝這樣的應用水準邁進。
最後,李振福呼籲,回顧台灣的科技產業發展,受到政策影響非常大,過去台灣之所以在資通訊產業發展落後,就是受到《戒嚴法》的影響;未來,不論是哪個政黨上台,執政者都要妥善規畫國家發展大戰略,有效率的推動台灣數位提升。
(記者/李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