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4・旺報-綜合報導

2020-02-04・旺報-綜合報導
疫情掀恐慌 刺激醫療險購買熱

投保率節節上升 可能躍居第二大險種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下稱武漢肺炎)造成人心惶惶,購買醫療保險成為大陸民眾亡羊補牢的方式之一,不少地區,尤其是湖北地區的民眾,主動諮詢及購買保險的人數持續增加。有專業人士表示,每次重大疫情後,定會出現投保率增加的現象。

據《證券時報》報導,受疫情刺激,某大型網路公司旗下的保險平台近期詢問量大增,其中,醫療險銷售量明顯上升。針對這一現象,睿再保創管理諮詢總經理金怡鐘表示,對一般民眾而言,投保是補救措施;對保險公司而言,則是有數據、風險可測的承保行為,正好發揮保險的社會責任。

山西太原民眾從一保險公司前經過。(中新社) 
山西太原民眾從一保險公司前經過。(中新社)

兩家理賠2100餘人

以中國人壽為例,自1月25日至29日,共為1354位客戶提供保險理賠服務,其中,包括完成第4例武漢肺炎出險客戶理賠;另外,平安人壽在1月24日至28日,理賠760位客戶,合計賠付511萬元(人民幣,下同),其中,同樣完成了第4例武漢肺炎患者出險客戶理賠,累計賠付71萬元。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保險學系主任王緒瑾指出,針對疫情提出賠償或給付的險種主要為壽險及健康險;在健康險中,又以醫療險為大宗。
王緒瑾表示,健康險在近2、3年快速成長,這顯示民眾的保險意識正在提升;目前大陸第一大險種是人壽、第二是車險、第三名才為健康險,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保險意識成長,健康保險有望成為第二大險種,這亦讓這款險種找到發展機會。

出險金額衝擊不大

不過,隨著確診和死亡人數增加,保險公司也恐因理賠過多而承受壓力。深圳大學經濟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系主任謝聖遠表示,該疫情屬公共衛生事件,醫藥住院由公共財政承擔,這類風險保險公司並不承保,但由於保險產品具關聯性,風險也無法完全分開,假設有民眾因疫情死亡,可用其他險種來要求給付,一旦量大,保險公司財務當然會有影響。
然而,謝聖遠也說,疫情理賠機會相較其他風險理賠的機會小很多,對保險產業的衝擊目前應不大,「每次風險事故,對企業都是風險教育,長遠來看,利於包括保險在內的風險管理產業發展。」
至於台灣部分,不具名保險業者表示,台灣因出現零星病例,相關醫療險種的詢問度有提高,公司也有持續釋出相關資訊給民眾,但因為台灣疫情輕微,因此多停留在詢問階段。(記者/李澍)

 

北京保險業採取多項措施,積極應對此次武漢肺炎疫情。圖為2月3日,武警湖北省總隊醫院隔離病房內,醫務人員查房。(中新社)
北京保險業採取多項措施,積極應對此次武漢肺炎疫情。圖為2月3日,武警湖北省總隊醫院隔離病房內,醫務人員查房。(中新社)

 

北京保險業 開7×24小時救援熱線

為共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稱武漢肺炎),北京保險行業協會1日發文表示,北京保險業者應積極布署防疫工作,取消群體活動保障員工健康,同時,升級服務,開通7×24小時醫療救援熱線,對疑似或確診客戶,給予針對性的理賠指導和協助。據統計,截至1月31日,北京80多家保險公司透過不同管道與措施,來應對此次疫情。
北京保險行業協會的發文內容,是根據北京銀保監局的工作布署與通知及北京保險行業協會倡議書。據監管部門要求,北京保險業各會員公司應主動排查風險隱患,倡導保險從業人員取消自發組織的群體性活動,提高員工防疫意識,並實時掌握內部員工動向,發現問題及時上報。
據此,各家保險公司皆採取不同方式應對疫情。像人保財險北分、黃河財險北分、富德產險北分、中融人壽北分等公司,建立了每日通報機制、分層分級落實屬地管理責任,並需了解是否有發燒或與患者接觸情況;而平安人壽北分、太平洋產險北分、長江財險北分、華安保險北分等公司,則在服務據點提供消毒水、乾洗手、體溫槍,並對員工與客戶發口罩、量體溫。
除了防護措施準備,在保險業務上也因應疫情簡化理賠流程。包括人保產壽險公司、國壽及國壽財等60餘家保險在北京的分公司開通疫情理賠綠色通道,啟動特需案件預賠機制,取消「特定傳染病」免責限制;太平洋人壽北分、大都會人壽北分、崑崙健康北分、愛心人壽北分等30餘家人身險公司則不同程度取消就診定點醫院、觀察期、免賠額等限制。
而此次疫情雖然嚴重,但卻也讓創新科技獲得實際應用的機會,尤其是醫療相關的雲端與智慧機器人問診服務。以平安產險北分為例,期推出「抗擊疫情,保險服務綠色通道」,透過「好車主」APP線上服務,讓民眾宅在家裡就可以參與問診醫生、查辦違章、年檢代辦、出險理賠、退改保單、線上投保等多項服務。(記者/李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