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多地雖然陸續復工,但新冠肺炎疫情仍不斷衝擊當地台資企業的復工狀況。多位工商界人士表示,受到疫情影響,現在許多台商企業已出現斷鏈危機,庫存備料也僅能再撐一個月,企業都嚴陣以待;工商界也向政府呼籲,目前政府提供的紓困措施多偏向補貼,盼相關的紓困計畫能夠更詳盡、完整。
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17日表示,理論上,企業的庫存一般會準備1個半月至2個月,現在,疫情爆發已過一個月,企業庫存開始拉警報,若疫情未能控制,不管是電子業、製造業,還是機械業的台商都會受影響,大企業恐減產,而小企業則得歇業觀望。
全國工業總會祕書長蔡練生則表示,現在大陸方面的疫情尚未有效控制,當地企業的開工狀況並不理想;一方面,企業開工需要當地政府核准,政府嚴格要求企業必需有相關配套才能復工,另一方面,交通問題也還沒解決;勞工來不了、原料進不來,這些恐引發企業斷鏈的危機;因此,預計企業營運要到4、5月才會恢復正常。
更有湖北省台商表示,目前湖北除了100多家與醫療防疫相關的企業復工外,台灣在當地的電子業者都還未復工,連先前提早復工的健鼎電子也再度停工。
對於業界面臨的困境,業界人士紛紛呼籲政府,提供相對完整的紓困計畫。林伯豐表示,目前政府多在補助上提供協助,但細則尚未公布,另外,減稅方面也尚未出爐,「政府能提供協助很好,但還不夠完整,顯示政府還不夠了解民間狀況」。
蔡練生則表示,兩岸只要有一方出問題,另一方也會受影響;服務業方面,航空、觀光、餐飲皆受影響;製造業方面,影響則反映在斷鏈危機上;目前,政府提出的補助,比較偏向內需服務業,對製造業的紓困較少,盼政府能有更完整的計畫。
賴正鎰則表示,政府雖有提供補助,但無法完全彌補企業的損失,政府現在的補貼或可讓業者喘口氣,但更希望政府能在銀行貸款跟稅務上提供協助。
(記者/李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