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大陸陸續公布2月官民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罕見雙雙同步重挫,並創歷史新低。PMI具有景氣先行指標的風向球,因此,對大陸當局而言,PMI創新低不僅是警訊,也是敲響成長能持續惡化的警鐘。目前大陸當局除了要忙著救災外,更要加速復工復產,同時為了挽救景氣下滑,更不得不再推鐵公基來救市,只是如果單純用公共工程來拉拔經濟成長的動能,恐怕估計效果不大,甚至會讓大陸供給側改革面臨失控。
面對中美貿易戰的衝擊,原本就讓民間投資跌入谷底,從去年開始政府投資一直扮演著催動經濟成長的領頭羊角色,如今再碰到新冠疫情的暴風圈,更讓大陸當局在應付接二連三的黑天鵝下,忙得暈頭轉向。過去大陸就有4兆人民幣規模投資的慘痛教訓,所以這幾年儘管面對不景氣的壓力,大陸當局始終不敢重蹈大水漫灌的投資覆轍,就怕產能過剩。上次的漫灌如今正用供給側改革在善後。
事實上,最近這幾年,官方投資一直仍扮演著大陸政府穩增長的重要角色,或許過去曾發揮重要的作用,但卻也衍生不少後遺症,像不少地方都出現鬼城,就是明顯的投資過剩的明證。
誠如專家所說,大陸當局不能再盲目崇信鐵公基的效用,而是要認真重新思考擺脫對鐵公基的依賴,將投資放在有助促進民生的地方,特別是大陸的財政在這波疫情的衝擊後,恐怕要過苦日子,錢更要花在刀口上,否則鐵公基不僅扮演不了穩增長的救世主,很可能還會讓大陸陷入成長的泥淖中。(記者/龔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