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5・旺報-綜合報導

2020-03-05・旺報-綜合報導
假借疫情詐騙 捲走上億人民幣

因疫情蔓延使得大量民眾收入減少,資金吃緊,導致一些詐騙集團開始趁火打劫,冒充大陸各知名金融平台,假借提供授信額度讓大陸用戶因此受騙,損失金額從幾百(人民幣,下同)到幾萬元不等,有知情人士透露,該詐騙產業從去年就開始興起,但在疫情出現後才達到高潮,至今收到的詐騙報案高達數千件,保守估計詐騙集團已捲走上億資金。

據大陸自媒體報導,一名借款用戶表示,他透過假的「捷信金融」APP申請借款,顯示額度是3萬元,他卻被騙走了1萬7100元,「這些錢還是我向朋友借的。」

借貸中介陳志鑫(化名)指出,2月初,疫情爆發,大陸金融業逾期開始上升後,他就發現有不法分子開始行動,安排復工。他透露,幾乎所有大型金融平台都被冒充過,這些人騙走的錢,起碼已經上億。

事實上,冒充大陸金融平台進行詐騙,這條產業鏈並不新鮮,早在去年就開始興起。金融平台「宜信」相關負責人表示,去年1月至今,他們已收到詐騙報案數高達數千件,涉及總金額超過千萬;多家金融平台也反映,他們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頻繁接到這類詐騙投訴。

至於這條產業鏈是如何形成的?知情人士何齊指出,產業鏈運轉的第一步,就是拿到「特定數據」,起初,大家都從黑市獲取貸款用戶數據,最低幾分錢一條,拿到數據後,他們就到用戶微信群組傳簡訊。何齊說,發送一萬則訊息的費用大概只需上百元,騙一個人起碼能賺「上千甚至上萬」。

這個產業鏈的興起,無疑害慘了大陸金融機構。目前,很多金融公司成立了專門小組,解決這類案件。比如,宜信就成立專項小組,一名宜信相關負責人李言(化名)說,他們發現並刪除了一批冒充宜信及旗下相關業務的微信公眾號,如「宜信協商部」、「宜信協商貸」等。

不過,專家強調,要完全解決這個問題,光靠金融機構可能不夠,還需要大陸政府相關部門重視並行動。(記者林汪靜/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