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7・旺報-綜合報導

2020-04-27・旺報-綜合報導
數位化不停步 闖出一片天

企業拚升級 苦於人才難尋

上海的王總這幾天特別著急,他手上一個案子急需找一個很難找的專家;原來這是一個比較傳統式的博物館,因應現代化的需要,必預趕緊轉型升級,政府有大把的經費預算,可是要找一個懂博物館經營、有改造經驗、更懂得數位化經營的指導顧問來全面接手這個項目,真的很不容易。

數位化升級(digitalization)可能是在新冠肺炎後,企業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在此之前,數位化轉型喊了很多年,許多組織都還是紙上談兵。隨著全世界疫情的發展,半個地球的工作者都要轉向線上工作,原來沒有用數位化經營的單位,即便是最傳統的產業,都得用數位化升級讓自己活下去。

文化產業轉型新契機

江西省尋烏縣,盛產大陸人最喜歡吃的贛南臍橙,也被稱為蜜橘之鄉。果農廖勝松以往靠自產自銷賣橙子,後來發展電商模式經營,價錢更高,銷路更廣,市場更有保障。像他這樣的農商靠當地合作社農場式經營的,在大陸農產市場上非常普遍,都要靠自己在店商平台上以直播的方式推銷自己。每個農戶都會架設一台手機,每天在產地推銷自己,甚至找當地的政府領導來撐腰。他們靠的是數位化轉型。
就連學校的老師們也被迫到處找方法推出線上教學。怎麼用學校的平台?怎麼錄製課程?怎麼上傳自己的錄影?怎麼直播才能讓學生依照要求寫作業?學生一邊上課一邊玩遊戲怎麼辦?怎樣學期評分?還有自己怎樣打卡簽到?一切的一切,從線下轉成線上,都要從數位化開始學起。
更不用說博物館這樣的文化產業轉型升級,到底是要做數位化博物館?還是要把博物館數位化?又是個需要追根究柢的問題。如果要做數位化博物館,那就是把博物館所有展品和介紹,以及相關活動,都數位化,老百姓可以在家欣賞最專業的解說,無須到現場看實物。如果要把博物館數位化,那就要找懂得數位化的工程師來,一步一步把數據和資料變成影像和說明。

▲連雲港漁港小鎮居民直播海鮮帶貨。(新華社資料照片)
▲連雲港漁港小鎮居民直播海鮮帶貨。(新華社資料照片)

轉型4種主要方式

一本麥肯錫諮詢企管公司的推薦書《贏在當下:解鎖大規模數位化轉型》目前非常燙手。書中,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合夥人,也是數位化麥肯錫亞洲區的負責人沙莎提到:「在商業世界的兩級,企業家面臨著同樣的成長焦慮:我的商業模式、科技人才和數位資產會被邊緣化嗎?如何能更快速運用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完善決策、實現價值?」針對最後這句問話,麥肯錫總結出企業開展數位化轉型的四種主要方式:第一種方式是要聚焦公司核心的主業,推動全公司進行根本性的業務模式轉變;第二種方式是要邊緣性創新,先對公司主業之外的業務進行數位化創新,既能利用現有資源,也不會讓主營業務在初期受到干擾;第三種方式是通過收購,快速打造公司數位化新業務的能力版圖;第四種方式是將現有業務進行小範圍的局部化數位改造,取得速贏的價值。

▲北京故宮博物院進行網路直播,讓觀眾在家就能感受故宮的美。 (中新社資料照片)
▲北京故宮博物院進行網路直播,讓觀眾在家就能感受故宮的美。
(中新社資料照片)

數位化須從小處開始

很多企業在數位化轉型中徹底失敗。最有名的案例莫過於美國奇異公司(GE)的數位化。一篇署名CSDN資訊的宏文《美國通用電氣數位化轉型失敗的真正內幕》指出,首先,GE從2013年就開始了數位化轉型,但它們所使用的GE Software 並不像是數位化轉變,而是數位化啟動;許多決策都還是部門主管來認定的,收入也並非來自外部客戶;第二,設立了一個龐大的GE Digital部門,人數多達1500人,很浪費資源;第三,設計了一套Predix軟件原來想賣出有營利的,後來卻因為是圍繞著自己的需求設計,無法滿足外部客戶的需求而放棄;第四,GE Digital後來變成一個類似內部的顧問諮詢公司。可以說,從一開始就沒有把這個GE Digital分離出來成為一個公司,成為利潤中心,是這個案例主要失敗的原因。
數位化必須從小處開始,不能大手筆一次打算煮乾整個海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喬治里斯特曼(George Westerman)在《哈佛商業評論》給數位化轉型潑冷水。作者用很犀利的筆調批評企業的CEO說,數位化轉型不是萬金油,不能治百病,必須衡量當時的大環境和整體的經濟情況而定;數位化也不是一項技術,買來一放就可以,而是一種全企業全方位的改造;還有,你的企業改造了,你的客戶跟得上嗎?為了數位化而耽誤其他原有的業務,那也完了。

(文/石詠琦)

作者簡介 石詠琦

海峽兩岸著名培訓師、作家。北京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經濟學研究所訪問學者。新世紀形象管理學院及形象大使團創辦人、亞洲行政專業祕書協會榮譽會長、清華大學華商研究中心訪問學者、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祕書專業與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客座教授、黑龍江工業學院祕書學科帶頭人和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高校祕書事務所聯盟特聘專家、中國抗衰老促進會教育培訓工作委員會專家指導委員會專家、中華國際時尚美學育成協會常務理事、藝術養生推廣協會榮譽顧問、(台灣)國際禮賓親善協會榮譽顧問、李可染藝術基金會名譽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