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30・旺報-專題報導

2020-04-30・旺報-專題報導
「疫」襲手搖飲市場 台商大失血

1月以來 澳門據點營業額平均下滑13%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仰賴大量原物料供應與客流的手搖飲市場就此按下暫停鍵,不少品牌在疫情期間,業績大受衝擊。一家在澳門開設據點的台灣飲料業者表示,今年1月以來,受疫情影響,營業額平均下滑13%,商業區和旗艦店等大型門市更下滑約25%;另外,疫情期間的淨利潤下滑約10%。

社團法人連鎖加盟促進協會祕書長劉孆婷援引2019年中國飲品行業趨勢發展報告指出,截至2018年第三季,大陸茶飲門市數達到41萬家,一年內成長了74%,大陸茶飲市場呈現全面爆發之勢;在台灣,據相關統計資料顯示,現行茶飲店家數逾2萬家,店家數仍在逐年上升;不過,在疫情衝擊下,民眾減少外出消費,對實體經營業者影響較大,今年店數或將成長放緩。

位於香港的一間台灣手搖飲料店,吸引民眾。(中新社資料照片)
位於香港的一間台灣手搖飲料店,吸引民眾。(中新社資料照片)

該名台灣業者透露,就具體業績表現來看,今年1月以來,營業額平均降低13%,不同分店情況略有不同;以商業區和旗艦店等大型門市來說,營業額下降幅度約25%;但在住宅區和非觀光區則有6%至8%的微幅成長;淨利潤方面,由於澳門政府主動免除公部門租賃費用,並呼籲房東主動降低或免除房租,所以淨利潤下降的程度比預期小,扣掉人事和原物料成本後,疫情期間的淨利潤大概下滑約10%。

新店開設 計畫喊卡

其次,在發展計畫上,開設新店面和舊舖位裝修的進度基本停滯,原訂發展計畫會再次經過成本考量才實施;目前,除非與商場店舖有簽訂硬性合約,要求店家在第三季前開幕,不然其他拓點計畫都已喊卡。
最後,該業者表示,不管是消費者還是員工,影響手搖飲市場發展的最關鍵因素還是在「人」,澳門餐飲業是以外籍雇員為主,其中,又以珠海人最多,在2月時,兩地政府先後縮短關卡通行時間,在疫情發展加劇時,更規定凡通關者,都需要在指定地點隔離14天,此令一出,對澳門餐飲業影響甚巨。

臨時住宿 增添成本

他透露,在22位正職員工中,有13位是外籍雇員,封關令下達後,有2人自主選擇暫放無薪假等待政策結束,其餘員工由公司安排臨時住宿,暫時住在澳門當地,取消每日通勤珠海澳門兩地,而這些都是成本。

放手「疫」搏 陸飲料品牌走向精緻化

日前網傳大陸手搖飲品牌喜茶與奈雪的茶在復工後,不約而同的調漲部分商品,且自去年底開始,推出的新品價格皆逼近或超過30元(人民幣,下同)。一名在澳門設立據點的台灣手搖飲業者表示,大陸手搖飲市場朝健康、中高價位及大型品牌發展的趨勢早已開始,疫情只是汰除一些賺快錢、迷你眾的自創品牌,未來分化會更明顯。
此前,據陸媒報導,疫情之後,有眼尖網友發現,喜茶去年第四季推出的新品「豆豆波波茶」自25元上漲至27元,「奶茶波波」、「芝芝莓莓」、「多肉葡萄」等品項也分別從25、30和28元漲了2元;奈雪的茶也有部分商品價格上調1元;此外,這兩個品牌的新品價格皆直衝30元。
該名台灣業者認為,朝大型品牌或連鎖餐飲靠攏,是產業的趨勢;他分析,首先,餐飲業的原物料需求大,且須快速供應,這需要長期、穩定且隨叫隨到的供應商,與中間障礙極小的供應鏈,大型餐飲業的吞吐量較大,能找到相對穩定的來源;在疫情期間,運輸成本上升,導致小眾品牌無法負荷,紛紛倒閉,「分化」自然出現。
社團法人連鎖加盟促進協會祕書長劉孆婷則表示,茶飲不論在大陸或台灣都是需求廣大的生活必需品,因此品牌端的定位不完全會偏向特定消費習慣;在台灣,茶飲平均客單價仍在30元至50元(新台幣,下同)上下,隨著近年新興品牌陸續誕生,果茶類飲品出現了逾60元的售價。此外,劉孆婷提到,疫情中,業者開始思考與外送平台合作,為填補被抽取的服務費,飲料業者可能需要調高茶飲產品售價,疫情可謂是發展的分水嶺。

成都一名外送員正在配送民眾選購的飲料。(新華社資料照片)
成都一名外送員正在配送民眾選購的飲料。(新華社資料照片)

展望未來,劉孆婷建議,台灣不論是品牌經營者或原物料供應商,都應積極尋求更顯著的差異性;其次,品質仍是台灣品牌的優勢,如50嵐體系仍維持台灣固有的品質與口碑;最後,相關產業台商應努力建立「台灣研發,世界授權」的發展方向,將台灣精神植入產品、品牌。

(記者/李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