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4・旺報-專家觀點

2020-05-04・旺報-專家觀點
供應鏈逃離大陸 知易行難

過度依賴 不斷不行 化整為零勢不可擋

一個橫空出世的COVID-19打得全球狼狽不堪,最能代表全球化的跨國企業供應鏈更是四分五裂窒礙難行。4月20日,國際油價的暴跌破零,更是加重了市場的震盪,當然,你可以說油價屢創新低原因很多,但你肯定不會說它和這次的COVID-19毫無關係。以原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貶值,肯定是來自於疫情之下全球供應鏈的受阻,只要疫情不停,全球供應鏈受到的衝擊就難以善了。更重要的是,COVID-19徹底暴露出跨國企業多年來過度依賴大陸供應鏈的頑疾,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跨國企業更警覺到了和大陸供應鏈的臍帶關係,已經到了不斷不行的地步。但問題是和大陸供應鏈切斷談何容易?跨國企業要逃離大陸又豈是一個說走就走的簡單事情?
台灣觀點:
打開新聞台,你會看見美國民眾拿著T恤當口罩,紐約的醫療人員把雨衣穿做防護衣來穿。紐約州長Andrew Cuomo更為了呼吸機和美國總統川普公開互嗆,COVID-19一把撕裂美國長期隱忍的暗瘡:所有物資竟然都是來自大陸?
今年2月,COVID-19剛剛開始冒出頭時,《經濟學人》就曾以「A deadly disease disrupts一個致命疫疾的中斷」發表過一篇分析COVID-19對全球供應鏈影響的文章,並直言整個COVID-19來得太急太快,大部分的跨國企業根本沒有做好對這個風險的因應對策。
行人從北京一家蘋果專賣店外走過。(新華社資料照片)
行人從北京一家蘋果專賣店外走過。(新華社資料照片)

搬供應鏈 成為顯學

長遠來看,疫情絕對會削弱跨國企業與大陸之間的緊密關係。大企業長期以來一直認為大陸供應鏈非常可靠而且易於管理,可惜的是只有少數跨國企業會仔細評估大陸供應鏈的風險。多年來,跨國企業老闆一直以成本管理的方式在運作大陸供應鏈。COVID-19疫情暴露了這個做法的風險,將供應鏈搬出大陸,一下子突然成了過去兩三個月COVID-19衍生出來最熱門的話題。
COVID-19的疫情爆發,讓大陸供應鏈年初的生產活動幾乎停頓:Apple的5G iPhone延期推出,TESLA新款晶片無法交付,其餘像SAMSUNG、SONY等跨國企業,均受到大陸供應鏈停擺的影響。

製造生產 昨是今非

因此,有人認為全球科技的下一個趨勢就是「Not made in China」。不過,路透早在2019年8月就指出,儘管中美貿易尚未平息,但Apple供應鏈只會更加依賴中國,科技企業根本離不開大陸。Apple們為什麼離不開Made in China?答案很簡單:Made in China仍是科技業的最佳選擇。
沒有從事工業生產的朋友,也許會覺得企業在大陸設廠,僅僅是為了大陸的廉價勞動力,這種想法顯然太天真了。如今的工業3.0供應鏈,早已不是上世紀那種以勞動力密集手工作坊式的工廠,而是高度自動化、數位化的生產線。要推動這樣的高科技生產線高速運轉,需要大量的工程師。

生態系統 難以複製

多年來大陸的供應鏈發展,早就為大陸培養大量經驗豐富的硬體工程師,而且,大陸供應鏈的優勢並不僅限於人力資源。優良的生產線,除了需要人力資源,也需要充足的電力供應、完善的物流體系、安定的社會秩序、高效率的政府效率等。
儘管大陸在特定條件上不一定比得上歐美國家,但絕對比不少新興市場要好很多。高新科技產業供應鏈已不再是單純的一家工廠,而是一整套生態系統。完整的生態系統構成大陸供應鏈的巨大黏性,讓眾多科技公司無法果斷做出遷移供應鏈的決定。

化整為零 慢慢離開

無論如何,跨國企業花了幾十年時間才在大陸建立起來的供應鏈生態,仍是目前全球最可靠的供應鏈體系。加上當大陸供應鏈逐漸恢復運作之際,印度、東南亞偏又陷入生產停擺,這更證明大陸相對其他新興市場的領先優勢。
短期內,跨國企業仍然難以擺脫對大陸供應鏈的依賴,但長期來說,供應鏈離開大陸已是大勢所趨,COVID-19之後留給跨國企業的選擇不會太多:我們將看見留給跨國企業在逃離大陸,以及續留大陸之間猶豫的時間窗口越來越少;我們會目睹各國政府加大力度說服跨國企業留在自己的國家發展。COVID-19過後,供應鏈的逃離大陸仍舊知易行難,但化整為零的涓流將勢不可擋。(丁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