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是個複雜且艱辛的過程,從點子萌芽到落實成新的商業模式,是條漫漫長路,唯有知己知彼,才能少走冤枉路。多位專家與顧問表示,環境對於創業者的人格特質有重要影響,台灣年輕人思想開闊、富有創意,但對比大陸創業者的「狼性」,在可落實性、吸引資本、分析與管理能力都還要再加強。
對於大陸創業者的「狼性」,東莞台商協會前會長謝慶源有深刻的體悟,他表示,現在要到大陸創業沒有經濟能力不用想,在這方面,大陸年輕人很敢闖、敢借錢,「連向高利貸借錢都敢」;另外,大陸青年幾個大學同學組一個團隊就可以開公司開始闖,台灣年輕人要在大陸競爭真的很難,「現在都是賣賣咖啡,或是承接家業的比較多」。
適合數位雲端路線
就兩岸青年創業情況的差異來看,環境可能是造成差異的主要原因。華信統領企管顧問總經理袁明仁分析表示,台灣環境無拘無束,因此台灣年輕人的創新能力強、敢於提出新想法,相處、溝通的能力也較出色;不過,相對的,大陸年輕人則是較吃苦耐勞,也比較務實肯打拚,尤其在創業中累積的實戰戰略規畫、財務分析與管理能力,台灣年輕人都還要再學習;袁明仁認為,依據台灣年輕人的特質,特別適合朝數位行銷、媒體或是雲端、數位等領域發展。
環境勝過個人因素
對於想要西進創業的台灣年輕人,全國商業總會副祕書長兼品牌創新加速中心執行長戴中興建議,以創業來說,環境因素或許比個人因素更重要,兩岸環境差異大,在台灣比較重視品牌與創意,在大陸則是強調資本戰,重視估值,因此,若能到當地找到具有代表性的孵化器(台灣稱育成中心)與加速中心,透過專業單位協助,讓台灣青年在大陸創業的過程中,能在保持既有品質的前提下,加強吸引資本,也可減輕台灣年輕人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法律、稅務等問題造成的壓力。
尋求青創中心協助
夢行悟空文化創意團隊創辦人洛克思以過來人的身分建議,他說,如果想要到大陸創業,可以先向大陸的台商協會或相關組織尋求相關協助,媒合到各地的兩岸青年創業中心,將創業計畫提出後,這些創業中心就會提供包括場地與產業發展上的補助,協助參與創業競賽、參加會展等,甚至還會幫忙宣傳,邀請媒體採訪。
藝璞兒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人許家豪則表示,吸引台灣青年前往創業就是台辦的KPI,所以基本上,各地台辦對於台灣年輕人是比較照顧的,包括在生活與創業過程都是。另外,大陸當地的很多孵化器都是由台商老闆建立,這能夠替想要創業的台灣青年解決很多申請證件、關卡方面的問題,這會比自己處理有效率很多,可以多加利用。(記者/李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