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國務院10日發布《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表示,在普查的358.32萬個汙染源中,大多分布於東部地區,而全大陸的汙染源,尤其是工業汙染源數量呈現由東向西遞減態勢,其中,廣東、浙江、江蘇、山東跟河北5省汙染源數量占比達52.94%。顯示大陸區域發展程度與汙染程度成正比。
而從產業別來看,金屬製品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通用設備製造業、橡膠和塑料製品業及紡織服裝服飾業等5個產業占全大陸工業汙染源總數的44.14%。由此可見,大陸環境水平要提升,與產業轉型勢必要同步進行。
長江珠江水汙染嚴重
具體就各汙染源分布來看,水汙染方面,長江、珠江、淮河因流域面積廣、涉及省分多,汙染物排放量也較大;空汙方面,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和汾渭平原等三區域是大陸經濟發展的重點區域,因此也是排放量較大的地區,同時,也是大陸官方確定的空汙重點防治區域。
至於固態廢棄物方面,山西、內蒙、河北、山東、遼寧5省一般固體廢棄物產生量占全大陸42.4%;不過,山東、河北、山西、安徽和江蘇5省一般工業固廢的綜合利用量,約占到全大陸的40%。
機動車成空汙主來源
趙英民表示,雖然大陸的環境保護意識提高,但《公報》也反映了不少問題,當前空氣、水源部分汙染物排放量逾千萬噸,將是下一步改善的重點;其次,水汙染主要來自農業與一般民生,機動車則是空氣汙染主要來源,而工業、生活和機車對揮發性有機物的產出較大,這些汙染源涉及的主體多,且和過去傳統的集中排放不同,很多領域都是無組織排放或是經過土壤滲透造成汙染,因此監管難度都比以前更高。
第三,農村和西部環保基礎設施相對全大陸或東部地區還是滯後,需要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第四,重點流域和重點區域的排放強度大,這些流域區域的產業結構和布局調整任務艱巨;第五,大陸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還要進一步提高。
(記者/李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