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4・旺報-綜合報導

2020-09-14・旺報-綜合報導
陸推內循環 首重助農民脫貧

為因應國際市場的空前衰退,北京5月分提出「以內循環為主」的新經濟政策,內循環要成氣候需要消費,但由於大陸13億人中有6億人(主要是農民)的月收入只有1千元人民幣,因此當務之急是要提升這些低收入老百姓的收入。前重慶市長黃奇帆最近在一場演講中提到了上述問題。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9月6日出席大公國際資信評估公司與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合辦的「中國經濟發展與信用建設論壇」,並做了《疫情下的世界經濟趨勢和中國經濟的雙迴圈》的主題演講。
黃奇帆指出,要推動內循環首先要抓好創新;第二要抓住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機會,把新基建搞上去;第三是老樹新芽,挖掘傳承產業的新發展空間;第四是解決社會的消費能力問題。
黃奇帆指出,內循環的消費能力問題涉及三個主體,一是企業,二是小微企業,三是老百姓;他以曾任重慶市長的經驗點出,大陸還有6億的低收入人群,主要是農民;他做過統計,重慶3千多萬人,2千萬農民家庭,財產性收入只占全部年收入的3%,97%是勞動收入或者出去打工的收入,這個問題40年沒變,這就是中國農民窮的一個基礎性原因。
至於企業的消費能否積極,黃奇帆認為,首先要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其次稅費成本要低;第三要有公開、公平、合理的市場秩序;第四要保護企業資產;第五是要處理好政府和企業之間的關係;第六要保護企業家的家庭財產和人身安全;如果把這六條做好,企業就能夠發展了。
黃奇帆還建議當局要特別照顧小企業;他指出,大企業強國,小企業富民,小微企業不是生產力突破的工具,但它能夠自我解決就業,大陸80%的就業都在小企業,所以要保護小企業。

(記者宋秉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