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經亞洲評論》網站報導,儘管美國總統川普發起了讓美國製造業回歸的貿易戰,但包括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在內的一些公司反而加大馬力在大陸進行生產。
另據高盛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半導體設備和材料以及醫療保健領域的大多數公司實際上正擴大在大陸的生產,許多美國製造業拒絕「退出中國」。
參考消息網報導,高盛8月徵詢了旗下股票分析師對各自行業的評估,推斷出一些趨勢。高盛指出,關稅的確導致大宗商品貿易轉變路線、消費電子產品生產活動從大陸轉移到東南亞,但製造業回流美國的證據有限。
報導稱,由於中美貿易戰和新冠肺炎疫情,所謂「退出中國」說法日益盛行,儘管有宣傳和政治壓力,但是供應鏈變化的現實錯綜複雜,因行業而異。
高盛的研究結果顯示,即便是遷出大陸的企業,最常見的原因也是勞動力成本上升,而那是早在貿易戰爆發前就已出現的趨勢。高盛直言,大陸在製造業方面的總體優勢完好無損。
逼迫無效 美企不願回流
高盛報告說,普遍的看法是,「龐大的國內市場、完整的工業供應鏈和良好的基礎設施對外國製造業投資最具吸引力」,這與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的觀點一致。報導則認為,美國企業不願回流的態度表明,川普在對大陸貿易問題上咄咄逼人的立場對於兌現他使製造業就業崗位回歸美國的承諾收效甚微。
特斯拉 計畫出口陸製車
特斯拉正計畫向亞洲其他市場和歐洲出口在大陸製造的Model 3汽車。馬斯克7月時曾對分析人士說,大陸的供應商極具競爭力,可能是世界上競爭力最強的。馬斯克也說過,上海的工廠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真正有益的是它增加了零組件的本地採購,這對汽車成本產生了巨大影響。
堅守大陸的不止特斯拉,上海美國商會上周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大陸擁有或外包製造業務的200多家受訪企業中,有高達70.6%企業表示不會將生產環節遷出中國,但該數據較去年同期下降了5.1個百分點。
美國商會調查還顯示,東南亞作為在陸美企的首個轉移目的地,也從去年的13.1%下降到了9.8%;而美國在美企轉移目的地排名第4位,僅4.3%的受訪企業計畫把部分投資轉移回美國。
(記者葉文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