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1・周刊王報導

2018-09-11・周刊王報導
《泰公開講》劉泰英:央行總裁示警 小英聽見沒

央行公布今年第二季國際收支,其中金融帳(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及其他投資等)連續32季淨流出;累計金額超過11兆元,引發學者專家關切,是否代表台灣投資環境惡化「將錢逼走」。

過去很少對此發表評論的央行總裁楊金龍,罕見地親上火線說明此事。他解釋,一國收入大於支出,對外淨債權必然會增加,善用資金對台灣經濟金融有正面助益。台灣因經常帳長期順差,累積國外淨債權,去年底為全球第五大淨債權國,如果善用經常帳順差與淨流出資金,可提高台灣整體經濟效益。他還警告,若仰賴國外資金,經常帳與金融帳都逆差,一旦資金反轉,將可能衝擊金融穩定,下場可能像現在的土耳其,以及1997年金融風暴下的泰國,建議政府增加國內投資,擴大內需引擎,降低我國超額儲蓄及資金淨流出。

擴大基建 激發投資

楊金龍還說,台灣若出口產品、市場太集中,很容易受到特定產業或國家景氣不利衝擊,政府應該扮演關鍵的角色,在財政空間允許下,擴大公共建設。只要將基礎建設做好,就能提高生產力,並誘發民間投資增加。楊金龍的發言,不少媒體聚焦在年底選舉近了,府院高層要求官員主動澄清不利選情的傳聞。楊金龍雖鄭重否認絕沒有被施壓,但他語重心重的一番話,似乎對於政府公共投資這一部分的施政,也有很多意見,與我長期以來的呼籲不謀而合。

台灣經濟已走到了關鍵分水嶺,如果政府不能把大家的建議聽進去,仍不將拚經濟放在第一位,就算贏了選舉,也難以處理後面接踵而至的各種經濟議題,最後還是全民皆輸,到那時,台灣還想要再翻身鐵定比現在更辛苦。

21年前的韓國就是如此,當年韓國被迫向國際貨幣基金會(IMF)申請百億美元的援助,被韓國民眾形容成國恥。雖然韓國在20年後經濟終於再度崛起,但韓國國內貧富不均、年輕人求職不易等後遺症,到現在都還在困擾著多數韓國人。

自我陶醉 民眾無感

事實上,真像政府官員說的那樣樂觀嗎?自陳水扁執政時期以來,台灣經濟狀況就經常在低檔徘迴,多數民眾所得10幾年如一日。但官員無動於衷,還常自我陶醉,完全脫離現實。話說最近幾任總統或閣揆都有高學歷,怎麼還會犯這種簡單錯誤?我懷疑,可能是被幕僚以美化過的統計數字所騙。

統計數字最常見的錯誤就是忽略了時間因素,例如民進黨重新執政後,宣稱股市萬點以上時間,是往年罕見。但沒告訴民眾,其中很大的收益都被外資拿走了。要不然為何台股上萬點,但以前那種餐廳、百貨公司擠滿人潮情況都不復見?再加上國內所得分配愈來愈不平均,股價高,錢卻沒有進入口袋,民眾自然無感,消費當然也就不會提高。因此,我建議下次官員要拿經濟數據報喜前,應該先徵詢一下最基層的公務員或勞工,看看他們是否認同,才不會公布之後被民眾罵到臭頭。


作者/劉泰英

1936年生,美國康乃爾大學經濟學博士。在李登輝總統時期,以中華開發董事長頭銜,出任國民黨投管會主委,與李前總統關係密切,外界當時也以財經國師、國民黨大掌櫃等稱號稱之。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最新出刊230期《周刊王》& 2116期《時報周刊》。《時報周刊》與《周刊王》聯姻,一套雙雜誌「旺透價39元」,4大超商和全聯均售。《周刊王》最新230期隨刊附贈「C奶小隻馬 白白」跨頁性感海報,值得珍藏。雜誌內還附超商折價券,幫您激省770元,粉絲切勿錯過。兩刊聯姻百萬抽獎活動進入「第二波」,獎品更多、更豐富,詳情請參看本期雜誌P.51。

想追蹤周刊王最勁爆消息,請進最新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119wantweekly
想掌握最Fashion、最IN的娛樂流行資訊,請點讚時報周刊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want.c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