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3 李文輝

太惡劣 陸《法治日報》痛批「套路賣」詐騙吸乾被害人

謝留卿特大詐騙集團套路賣藝術品案22日二審宣判,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機關報《法治日報》發文指出,大陸人們對「套路貸」犯罪深惡痛絕。其透過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式,以借貸為幌子,誘騙或者迫使被害人陷入借貸圈套而不能自拔,暴力催收吸乾榨盡被害人財產,手段惡劣程度,人人喊打。謝留卿犯罪集團實施詐騙,採用的同樣是虛構所謂「藏品」的價值和升值空間,設計了像迷宮一樣的套路,讓受害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傾盡所有購買所謂「藏品」,被形象地稱為「套路賣」。

這種「套路賣」詐騙堪比「套路貸」,就是以「藏品」為誘餌,編造一套環環相扣的套路,誘使被害人購買,騙盡所有。雖沒有暴力色彩,但是給被害人造成的傷害並不亞於「套路貸」。

《法治日報》分析,「套路賣」詐騙的欺騙性很強,何況是對藝術品、收藏知識基本上一竅不通的被害人。「套路賣」的欺騙性不僅僅在於犯罪集團有一套蠱惑性的「話術」,而且,還有那些以假亂真的「藏品」和眼花繚亂的騙局。

而這正是「套路賣」詐騙的「精髓」所在。透過虛構產品作者、生產工藝、拍賣記錄、館藏記錄等,虛構授權、監製、出品、鑒定、防偽等證書,虛構作者名氣、頭銜、成就等,讓被害人相信所謂「藏品」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和升值空間,營造出很快就能拍賣賺大錢的預期,致使很多被害人傾盡所有購買,被騙得一無所有。

《法治日報》表示,「套路賣」詐騙隱蔽的很深,很難輕易被識破。謝留卿犯罪集團採取公司經營的方式銷售「藏品」,表面上是正規公司,實際上是為其詐騙行為披上「合法外衣」。

更為隱蔽的是,犯罪集團人員分工協作、相互配合,使用虛構產品限量稀缺、權威發行、名家親作、承諾回購、合買投資、虛假代持等一種或多種組合式手段,通過自導自演「搶名額」「冒充同行報高價」「冒充拍賣行」等騙局,瓦解客戶的心理防線,堅定被害人的購買意志,最終達到誘騙客戶購買的目的。

《法治日報》稱,「套路賣」詐騙危害性很大,很多被害人被騙得傾家蕩產。一些被害人禁不住騙術的誘惑購買「藏品」,出於收藏目的的是極少數,絕大多數被害人購買「藏品」的目的,就是看中了宣傳所說的快速升值能夠賺錢。尤其是,很多被害人想以此改變家庭的經濟狀況,甚至為了給患病、殘疾、智障的孩子留下多一些生活保障。結果是,錢被騙光了,房子也抵押還債了,甚至還欠了高利貸。

《法治日報》認為,特別可惡的是,謝留卿犯罪集團以中老年人為目標群體,向不特定社會公眾實施詐騙,反復誘騙被害人購買涉案產品,或者向同一被害人多次推銷,甚至明知被害人家庭境況差需要借貸,仍持續對其實施詐騙,給被害人的家庭乃至社會造成嚴重危害。

《法治日報》強調,「套路賣」詐騙可以說是一種新類型犯罪,人們還很難識破其中的「騙術」,必須堅決予以打擊,讓其沒有生存空間。謝留卿犯罪集團一案二審宣判,就是堅決打擊這類犯罪的宣示,有力維護了公平正義。

你可能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