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6 張朝欣

首次出現台南以北 瀕危草鴞卡鳥網獲救 濁水溪出海口野放

雲林縣麥寮鄉濁水溪出海口今年2月發現1隻被鳥網纏住的草鴞,由於翅膀受傷送至南投野生動物急救站治療,其恢復情況良好,22日急救站將草鴞送回濁水溪出海口野放,麥寮鄉麥仔簝協會表示全台草鴞只剩下5、600隻,屬瀕危動物,將透過腳環、發報器追蹤,長期記錄關注其生態。

第4河川分署為降低雲林揚塵空汙,除進行濁水溪沿岸揚塵防制計畫,也推動環境改善工程,規畫「濁水溪出海口生態園區」,吸引200多種鳥類棲息,包括黑面琵鷺、東方白鸛、黑鸛等珍貴鳥種,2月下旬有鳥友到濁水溪出海口賞鳥,發現1隻草鴞受困鳥網中,緊急送往野生動物急救站處理。

麥仔簝文化協會理事長吳明宜表示,草鴞還是幼鳥,被發現時脫水、翅膀髖骨骨折,情況相當不好,所幸在急救站悉心醫護下已完全復原,22日下午急救站人員將草鴞送回濁水溪出海口,會同第4河川局、雲林縣府農業處、雲林縣鳥會、麥仔寮協會等單位共同野放,讓草鴞重歸大自然。

草鴞是台灣特有亞種,已列為保育類1級瀕臨鳥類,其臉部有如蘋果,因此被稱為「蘋果臉鳥」,也有人覺得遠看很像猴子,又稱為「猴面鷹」,主要出沒於草生荒地、高灘地,近年來因棲地受破壞、誤食毒鼠藥、流浪貓狗干擾、受困鳥網等原因,數量日益減少,目前全台約剩5、600隻。

吳明宜指出,草鴞以往都在台南以南被發現,雲林這隻草鴞,是首次在台南以北被記錄到的草鴞,推測應是氣候因素導致棲地變化,才會北移至濁水溪出海口,出海口有近2000公頃高灘地,面積寬廣,可供草鴞棲息,將透過腳環、發報器追蹤,長期記錄其生態,希望草鴞能在此繁衍成為留鳥。

你可能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