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積僅150平方公里的金門,已發現且有記錄鳥類303種,色彩斑斕的翠鳥科更是其中焦點,吸引各地鳥友和遊客爭睹丰采。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台大森林系袁孝維教授團隊執行調查計畫,期待在人與鳥類間找到共存平衡點,守護生態和旅遊的大亮點。
金管處指出,金門位於東亞島弧的中間地帶,是南來北往遷徙候鳥停棲的中途島,因此擁有非常豐富的鳥類資源。被譽為天空美麗主角之一的翠鳥科,金門是其中蒼翡翠、斑翡翠等2種,在台灣地區唯一穩定繁殖的地方,每年少量定期來訪的黑頭翡翠更是稀有鳥種。
根據該研究團隊去年在大、小金門的族群調查,3種定居當地的翠鳥數量,以蒼翡翠最多、斑翡翠次之,普通翠鳥最少。牠們均出沒於水域,但蒼翡翠也會在開闊地帶活動,穿梭農田捕食小型爬蟲類,分布較廣也較容易發現,普通翠鳥因體型小而較不易看見。
調查期間共發現19個翠鳥科巢洞,多數為天然崩塌或海邊土坡,但也發現蒼翡翠與普通翠鳥使用工地堆置的土坡,甚至有斑翡翠利用排水管繁殖,顯示翠鳥科鳥類開始適應部分人工環境。但調查團隊發現,並非所有巢洞均可成功孕育下一代,約3分之1的巢洞因為天敵或人為干擾影響,最終繁殖失敗。金管處已根據牠們對繁殖棲地的偏好,嘗試整理部分棲地的植被及河道,期待可以增加繁殖空間。研究團隊也發現2隻蒼翡翠及3隻普通翠鳥掛網死亡,建議該處和縣府宣導使用不會傷害野鳥,同樣可達到嚇阻效果的猛禽旗幟和氣球,以減少珍稀鳥類中網機率。
(李金生/金門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