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8・中時-綜合報導

2020-12-18・中時-綜合報導
海大解謎 掌握藍眼淚繁殖術

每年4月至6月是藍眼淚季節,但今年10月馬祖北竿罕見出現藍眼淚蹤跡,在地居民直呼非常少見,外界議論紛紛,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成立研究中心投入相關研究,成功掌握大量人工繁殖藍眼淚技術,17日公開藍眼淚大爆發原因,下一步將開發藍眼淚預報APP,提供民眾追淚指標。

將開發預報APP及時賞景

 海大先前已經證實馬祖「藍眼淚」的發光生物之一是「夜光蟲」,17日舉辦「藍眼淚爆發世紀解謎」記者會,海大教授蔣國平表示,夜光蟲有性生殖產生的配子體,與藍眼淚短時間爆發有密切關係。

 他解釋,當水溫低於27℃時,閩江水帶入豐富的陸源性無機營養鹽,特別是矽酸鹽能讓矽藻大量快速成長,豐富餌料引發夜光蟲數目快速增加,當餌料縮減時,夜光蟲感覺到生存壓力,會行有性生殖,產生休眠狀態的配子掉到海底沈積物當中,在環境溫度適合時,誘發配子萌。

連江縣與海大持續合作

 蔣國平指出,10月馬祖有抽砂船,將沉在底部的營養鹽帶上表層,休眠配子因環境合適、營養充足而萌發,導致藍眼淚瞬間爆發,團隊後續將採集海底沉積物樣本,若發現大量夜光蟲配子,即可證實。

 連江縣長劉增應指出,馬祖藍眼淚被CNN列為世界15大奇景之一,縣府會持續和海大合作,推廣藍眼淚的研究與教育。

(中國時報/陳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