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的手孔蓋多達21萬6000多座,只要埋設管線或翻修路面,手孔蓋就得再翻一次,造成路面像補丁,更導致坑坑洞洞,倍受詬病。彰化縣政府首創在彰化高鐵特定推動手孔蓋地下化,並採取微創工法,透過技術性改良,希望逐年解決路不平問題。
道路平不平,是縣民最有感的事,但真的到處都看得到凹陷的手孔蓋,特別是在商街、住宅區的道路,手孔蓋破損情況更密集,柏油才鋪上,常常不久就損毀了,讓人莫可奈何。
手孔蓋破裂,是造成機車騎士擦撞、摔傷的主因之一,彰化縣近年推動手孔蓋減量和地下化,但每次進行電力、電信等管線檢修時,手孔蓋一翻,總是再次留下破疤。 彰化縣工務處長林漢斌表示,以往要翻手孔蓋,都採用俗稱「豆腐塊」的傳統方形切割工法,需先切割,再將原路面打除、把手孔蓋提上來,維修後再降下去,是造成路面破壞的主因。
工務處和台電首次在彰化高鐵特區推動「手孔蓋啟閉微創工法」,並邀公路總局和各鄉鎮公所來觀摩,新工法只需以切割方式就能吊起孔蓋進行管線施工,復原時再將孔蓋吊回,較傳統工法節省2小時,施工成本節省一半以上,路面不需開挖,不會破壞路面平整,且符合環保概念,降低對交通的影響。
彰化縣長王惠美表示,縣府推動手孔蓋下地,配合道路刨鋪,每年約增加1700座手孔蓋下地,新工法將全面來推廣,逐年來改善道路不平的現象。
(中國時報/吳敏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