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學甲國小有113年歷史,前身是學甲公學校,作育英才無數,不僅日據時期有校歌,光復後也由家長會長、學甲詩社成員謝和美作詞、知名音樂家蔡承絃譜曲,重新譜寫校歌,曲中也提到學校三遷的往事,傳唱超過70年,歷史久遠。
學甲國小在民國前6年設校,當時名為學甲公學校,因為校舍還未興建,借用在地廟宇慈濟宮的廂房上課,13年後才遷移到新的後社校舍上課,後社校舍現在仍保留完好,也被台南市文資處列為歷史建築。
後社校舍使用22年後才搬到現址,5年後台灣光復,曾改名為台南縣學甲鄉第一國民學校、學甲國民學校,最後才改制為學甲國小,日據時期就是學甲地區的重要學校,學生眾多,因此也有日文版的校歌,詳細資料已不可考,但有少數地方耆老還能吟唱。
光復後校方決定譜寫新校歌,學甲是鹽分地帶文學的發揚地之一,文風頗為鼎盛,首任家長會長謝和美是鯤瀛詩社、學甲詩社成員,也是書法名家,就由他負責填詞,並請來在台南師範學院任教的蔡承絃譜曲,蔡是著名台灣民謠創作人,包括台南師範學院(台南大學)、嘉南藥專(嘉南藥理科技大學)及南市、嘉義縣多所國小的曲都是他所譜寫。
學甲國小校長蔡玉葉說,校歌中的「堂皇我校、威震南瀛,三遷始奠寶島」,也記載下學校歷史悠久,經過3次遷徙才安定下來,就像「孟母三遷」,擇福地而居,替百年校史奠下基礎。
(中國時報/莊曜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