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5・中時-專題報導

2019-06-25・中時-專題報導
《思雙枝》書法展 在古文字中看見創作能量

「細漢聽到思雙枝,感覺奚是阿爸、阿母兮代誌。」恆春民謠歷史悠久,至今創作不斷,就連小學生也是創作者之一,但因彈唱時帶有哀怨風格,在「不合氛圍」下推廣出現些許瓶頸,民謠館為此商請知名書法家李銘煌展出42件用古文字寫成的民謠書法,以新面貌呈現。

李銘煌指出,其實《思雙枝》書法展之前已在枋寮藝術村展過,當時是因在恆春教書時,看過3本民謠集,當中發現有國小生的創作,他興奮地說,這代表著這個文化是個進行式,也是難能可貴的事,所以決定擷取其中數篇用古文字體寫成書法展出。

「借助外力的刺激來激勵他們的信心!」李銘煌說,辦《思雙枝》書法展的初衷很簡單,就是要讓大家看見恆春當地老幼創作民謠的軟實力,而效果確實不錯,這個遠在枋寮的書法展被恆春民謠館知道後,便獲邀到發源地恆春參展,盼民謠文化能更「根深蒂固」。

他說,有別於枋寮的展出,在恆春的書法展多達42件,且還將恆春半島的12個古地名做成古文字拼圖,增加親子參觀展覽時的樂趣,同時也親筆寫出20支「書法扇」並送出,盼透過扇子的影響力讓大家更認識《思雙枝》。

恆春民謠館指出,《思雙枝》書法展不僅讓外地遊客看見全台碩果僅存的民謠發展地,也在多年的傳承及創新後,讓大家驚艷恆春民謠孕育出如此驚人的能量,同時相信只要找對方法,也會讓民謠為恆春觀光帶來轉變。

(中國時報/謝佳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