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崙尾天赦竹編發展協會因8年級新血詹靜儒加入,傳統工藝拚轉型愈拚愈有型,原本只賣150元還賣不出去的竹編包,稍加改良加入客家手縫拼布,時尚感大增,定價4800元竟一口氣賣出5個,大大翻轉外界對竹編的刻板印象,投入老工藝推廣,詹靜儒期盼竹編技藝不該淪為「記憶」,而是成為鼓勵年輕勞動力回流的吸引力。
崙尾天赦竹編發展協會向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申請多元就業開發方案計畫,聘81年次的詹靜儒進駐,相較當地7、80歲的竹編工藝家,詹靜儒化身轉型推手,不但把竹編工法以文稿、影片記錄,更和夥伴著手開發改良竹編包、眼鏡盒、名片夾等創意商品,打算未來導入電商平台販售。
詹靜儒說,竹編有豐富的文化底蘊,「不是沒能力傳承,而是沒有人才願意投入」,她走入社區,和協會一起往前進,讓竹編工藝時尚化,甚至承接中大型竹編裝置藝術,日後更計畫把單點式的竹編工廠導覽,延長規畫成社區半日或一日體驗行。
協會總幹事蔡世緯說,60年代的溪口鄉曾被封為竹編王國,隨產業沒落,村內僅剩不到10位竹編師,又以老人家居多,傳承出現斷層,因竹編靠的是手工,雖已轉接客製化訂單,人力饋乏,訂單多了不敢接,乾脆向勞動部申請多元就業方案,藉此培訓新的竹編師、產品行銷及導覽教學人員,終於把詹靜儒這樣的年輕人留下來。
看到詹靜儒成為推動竹編產業的新能量,雲嘉南分署長劉邦棟指出,分署至今已補助雲嘉南超過1500個民間團體,創造近萬工作機會,許多社區因新血加入,重新展現人文、藝術與產業風貌。
(中國時報/呂妍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