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野鳥學會總幹事何瑞暘,有次在台北市華江橋下看見1萬多隻小水鴨度冬畫面,對候鳥產生濃厚興趣,平時除拍照記錄,更利用在花蓮攻讀研究所時加入野鳥協會,研究環境對鳥類的重要性,因為不樂見花蓮得天獨厚的環境遭破壞,畢業後繼續留在花蓮,駐站解說讓更多人認識鳥類、愛護大自然。
29歲的何瑞暘自小常和父親進入山林觀察昆蟲,他笑稱,沒有在山裡的日子,就是在田邊抓蜻蜓,一天趁母親到台北上課,參加華江橋野鴨解說活動,看見成群小水鴨棲停在水面上令人相當動容,激發他對鳥的興趣。
何瑞暘說,真正愛上鳥的契機,在於當時解說員描述這些小水鴨從遙遠北方南下台灣覓食或繁殖,春暖花開會再回到北國故鄉,他驚訝小巧可愛的水鳥為了度冬可以飛上萬公里,也因為鳥類旺盛的生命力,讓他開始研究候鳥習性。
何瑞暘夢想是成為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到各地拍攝、研究稀有鳥類,近幾年各國沿海陸續開發,出海口生態遭受威脅,候鳥遷徙路徑也大受影響,僅管大學念的是歷史系,為了夢想從文組橫跨理組,到花蓮攻讀自然資源學系研究所,還加入花蓮縣野鳥協會,和會員一起認識更多鳥類,也一起到河口、溪口等地淨灘,替候鳥打造遷徙途中的休憩站。
何瑞暘畢業之後,決定不返回桃園老家而留在花蓮,雖然他一直說留下來是因為「花蓮的土會黏人」,不過真正留住他的原因,除了持續研究鳥類、維護環境,更想透過研習課程、每個月第一個周日在美崙山的駐站解說活動,讓大家認識鳥類,喚醒人類對環境保護的重視。
(中國時報/羅亦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