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9・中時-綜合報導

2018-08-29・中時-綜合報導
老關籠子沒運動不行 收容所徵遛狗志工

動保協會持續廣發英雄帖,號召愛狗人士加入遛狗志工的行列,為狗狗盡一份心力。
動保協會持續廣發英雄帖,號召愛狗人士加入遛狗志工的行列,為狗狗盡一份心力。

桃園市推廣動物保護協會不忍狗狗成日關犬籠,去年8月起在「桃園新屋收容所臨時園區」試辦遛狗計畫,1年來吸引約1千人次,有全家總動員、有大學整個系所、甚至家扶孩子也來戶外教學上生命教育課程,過去畏縮發抖的狗狗、也變得活潑親人,動保協會持續廣發英雄帖,號召愛狗人士加入遛狗志工的行列,為狗狗盡一份心力。

桃園市推廣動物保護協會祕書長劉盈如說,零撲殺上路讓民眾誤以為只要家犬不想養、或老弱病殘,就可以丟去收容所善終,但民眾棄養和通報捕捉量增,又逢新屋收容所犬舍改建,導致收容所爆量,大大壓縮收容所內犬隻生存空間,1籠塞1狗變塞5狗,狗狗連伸展四肢都很困難,遑論爭搶地域而互鬥。

去年在臨時園區試辦遛狗計畫,讓近400隻狗狗都能出來跑跳、曬太陽,減輕長期關籠的焦慮感,並趁機會檢查狗狗的身體健康和行為狀況,1年來已培訓出10位「工頭」,固定每周六教導、培訓新志工,希望透過傳承方式,讓民眾親身走到末端,正視流浪動物問題,也趁機教育就是因為飼主責任心不足才會造成棄養,不要因為一時興起購買寵物、等到玩膩或牠老弱殘病時就拋棄,而淪落到這樣的處境。

有志工家裡養了兩隻邊境牧羊犬,直讚收容所的混種狗狗相對自己家的純種狗聽話又受教,帶牠們散步很療癒、自己的狗散步卻很疲憊,參加完活動後直說未來一定要養米克斯。中原電子系學生則在教授轉貼資訊鼓勵下,幾乎全員出動、分批來訪,還在動物資訊課程嘗試利用科技解決動物問題,像是現在仍採用手寫紀錄表,每周就得謄寫逾200筆資料、志工再返家打進電腦放上網,讓民眾看見促進認養,希望能開發新的APP,透過點選紀錄每隻狗狗的行為和身體狀態,連同照片直接點選上傳,更即時幫助這群流浪的毛小孩。

(中國時報/蔡依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