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歲老農沈政儀年輕時喜愛下竿,每次釣獲特殊魚種,都會想把牠們養在魚缸,傍晚工作結束,趁著閒暇看看牠們游水姿態,放鬆心情解煩憂。但隨年齡增長,近來已不再熱中垂釣魚,改養孔雀魚,欣賞其閃亮身影,回味昔日時光。
沈政儀家住日月潭文武廟東北側山下的「司馬按」庄,離潭區水域僅僅3、4公里。他擁有自己的漁筏,20、30年前常利用夜間到潭中垂釣,甚至就在筏上待到天亮。
從重達50多斤的大尾烏鰡、40公分的總統魚,到20多公分的奇力魚或溪哥,都曾經是他的戰利品。除了大烏鰡裝不下,其他各種大小魚類都曾是他的缸中「寵物」。
其中最值得記上一筆的是2002年釣到2尾全身全透明的小型魚,透明度高到連體內的骨頭及魚刺都清析可見,這正是後來氾濫正個日月潭的玻璃魚第1筆正式資料。
沈政儀的水族箱長度183公分、高70公分、寬60.6公分,擺在客廳極富氣派;原來是台中市1位開海產店的朋友用來展示活魚,讓饕客挑選點菜的大型魚缸;該友人在20多年前將它送給他後,養過10多種魚類,經歷921大地震完證無缺,其強度牢靠可見一斑。
7、8年前,沈政儀滿60歲後,不再餐風露宿到潭區夜釣,水族箱裡的魚一天天減少;他聽了老伴韓秀足及兒女們建議,改養「用不著特別照顧」的孔雀魚,箱中經常維持約200尾上下,但到了冬季總會減損到剩1成。
「這10幾20尾有能力抗低溫、撐得過冬天!」每年夏季看著牠們自然繁殖,心中安慰不少。他說,累了看魚游悠然,心情也受感染,一整天的疲勞獲得放鬆與調劑。
(中國時報/沈揮勝)
你可能還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