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7・中時-綜合報導

2018-04-27・中時-綜合報導
「親愛」的,我們把傳統穀倉蓋回來

親愛國小學童一手打造的泰雅族穀倉。(圖/親愛國小提供)
親愛國小學童一手打造的泰雅族穀倉。(圖/親愛國小提供)

為讓原住民學生更了解自身族群文化特色,南投縣仁愛鄉親愛國小等小學及暨南大學原住民專班都設置原住民傳統家屋或穀倉,讓學生上課時更融入傳統生活的情境。

親愛國小位於親愛部落,以泰雅族為主要族群,校方日前參與教育部舉辦的新校園運動評選,以象徵泛文面族的物質、精神文化傳統建築物rpun(賽德克德路固語)、kuhu(萬大泰雅語)「穀倉」主題申請通過,邀部落傳統建築達人Heymi尋找部落裡的櫸木、芒草、杉木等材料,蓋了1座依循傳統建築工法的穀倉。

為慶祝穀倉竣工,親愛國小全校師生還盛裝登場,在操場上圍成同心圓跳舞慶賀,接著移師至穀倉座落的民族文化教育廣場,聆聽部落耆老說穀倉的故事。

親愛國小校長詹素娥指出,穀倉是泛文面族的精神、文化堡壘,可儲存小米、玉米、燻過的瘦肉。下層存放地瓜、南瓜、芋頭,具有保鮮的功能,挑高設計讓該建築物通風、防潮,最讓人讚嘆的是「防鼠板」的設計,柱子上仿倒碗的弧形、刺針工法,能防止老鼠啃食穀物。

暨大原住民專班培養部落導覽人才,也在校內設置了排灣族家屋及泰雅竹屋、賽德克穀倉。指導老師邱韻芳表示,傳統建築在部落日漸稀少,這幾座建築座落在校內,能讓學生就近學習,並在擬真的情境中學習導覽,是暨大原專班招生的一大特色。

(中國時報/廖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