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7・中時-綜合報導

2019-09-07・中時-綜合報導
口蹄疫拔針 台灣豬肉可望重啟外銷

目前台灣豬肉僅供內需,圖為防疫人員進行屠體檢查。(防檢局提供/游昇俯台北傳真)
目前台灣豬肉僅供內需,圖為防疫人員進行屠體檢查。(防檢局提供/游昇俯台北傳真)

台灣自1997年成為口蹄疫疫區,歷經22年努力,今年7月1日終於順利「拔針」成功,待明年5月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宣布,將可成為口蹄疫不施打疫苗非疫區。脫離疫區身分,可省下口蹄疫每年3億多元的防疫支出,台灣豬肉亦能重新外銷,農委會表示,將以加工肉品做前鋒部隊,重啟外銷市場。

停打疫苗滿周年

相較於口蹄疫爆發前一年,養豬業曾是台灣農業單項產值首位,年產值達886億元,在養頭數達1069萬多頭,但口蹄疫爆發後,短短4個月全台撲殺逾385萬頭豬隻,造成立即經濟損失達1700億元以上;過去豬肉每年外銷日本達550億至600億元,占有日本近一半進口市場,但疫情爆發便因此宣告終止。

直到3年前,行政院責令農委會朝向台灣成為不施打疫苗口蹄疫非疫區,農委會規畫「拔針」,自去年7月1日起台灣、澎湖、馬祖停止施打口蹄疫疫苗,今年屆滿周年,符合向OIE申請非疫區資格,農委會預計9月前向OIE提出申請,明年可望經OIE大會認證為不施打疫苗口蹄疫非疫區。

養豬戶樂觀其成

曾參與口蹄疫防疫工作的台大獸醫專業學院名譽教授賴秀穗表示,成為不施打疫苗口蹄疫非疫區,台灣每年立即省下3億多元的疫苗及施打疫苗人力費用,除此,亞洲除了日本、新加坡為口蹄疫非疫區,鄰近我國的中國大陸、韓國及大部分東南亞國家都仍是口蹄疫疫區,又動物疾病是關稅以外主要的貿易障礙,達成根除口蹄疫目標,更能使台灣豬肉及加工產品有機會外銷。

中華民國養豬協會常務理事林秋桂表示,過去台灣豬肉曾占有日本進口市場4成多,豬肉價格好,但口蹄疫爆發後,許多養豬戶選擇離牧,國內養豬產業縮減到只能自產自銷,還有1成仰賴進口,拔針重啟台灣豬出口商機,養豬戶皆樂觀其成。

主打熟肉加工品

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表示,由於台灣豬肉不像美國豬肉有明顯腥味,一向深受日本消費者喜愛,拔針成功後,已有日本貿易商尋求台灣豬肉銷日可能性,但因台灣豬飼養成本高,未來外銷,生豬肉恐不易跟美、加、歐洲等國豬肉競爭,故農委會規畫以較容易拉開價差的熟肉加工品,作為重啟外銷的前鋒部隊,目前正與有興趣的業者討論中。

(中國時報/游昇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