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恐影響台灣,而讓豬食用的廚餘,是疫情擴散的一大關鍵,如果政府全面禁止廚餘餵豬,如何去化不造成環境危害,是各個鄉鎮都可能即將面對的課題,埔里、國姓便有青農嘗試以廚餘培育黑水虻幼蟲,不但是雞隻絕佳的蛋白質來源,所衍生的蛹殼,含有豐富的蝦殼素,也是絕佳的肥料。
桃米社區不但以生態遊程聞名,近年來社區也有青農推動自然農業小有成果,青農廖健棠量化科學打造雞舍、產蛋箱、棲木、飼料盆,雞隻健康生產優質雞蛋與雞肉,除了小雞生活的土地是微生物鋪床,雞隻的蛋白質來源是黑水虻幼蟲,牠是一種會吃廚餘的昆蟲,也吃各種爛果爛葉、屍體、禽畜糞便,幼蟲本身蛋白質含量高,聯合國糧農組織「可食用昆蟲報告」,黑水虻是報告內推薦的物種。
幼蟲吃完的食物殘渣與糞便還是很好的有機肥,國姓青農羅帥龍所管理的作物,便是以黑水虻的糞便、蛹殼做為肥料,根據研究,一瓶養樂多份量的黑水虻蟲卵,成長到化蛹的階段,一個月可分解一部小汽車重約1.1公噸的廚餘,糞便肥份相當高,是相當棒的氮肥,蛹殼有豐富甲殼素,施用過的菜長得很漂亮健康。
為防制非洲豬瘟,政府規定養豬戶若用廚餘餵豬,應經過高溫蒸煮殺菌,要不以飼料取代廚餘,增加養豬戶的經營成本,廖健棠與羅帥龍的經驗,提供另一條道路,說不定黑水虻在去化廚餘上能幫上大忙,對於精緻健康的農業也會有相當的助益。
(中國時報/廖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