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6・旺報-綜合報導

2019-05-26・旺報-綜合報導
史家胡同 敘說近代中國史

僅700多公尺 「一條胡同半個中國」

說起北京,必會提到它那名聞遐邇的胡同,在眾多條北京胡同當中,位於北京地鐵燈市口站旁的史家胡同,見證了從清朝到「新中國」成立的斑斑歷史。周恩來之妻鄧穎超曾在此辦公,才女文人凌叔華、毛澤東指定接班人華國鋒(曾居住在53號)、政治家章士釗等名人居住在此,在短短700多公尺的路子下,史家胡同有著「一條胡同,半個中國」之名。

北京天子腳下永遠有新鮮事,但是往事就如同13世紀已大致形成在京城內的胡同般,無法輕易抹去。胡同為北京人生活起居之地,也如同北京的血脈,走在史家胡同上,已重新漆上紅色大門的四合院,門當數依舊顯示是否為大戶人家。細細了解胡同的宅第、曾居住或辦公的人物,以及在此曾發生的事件,大致可看到近代中國的半個歷史。

史家胡同博物館模擬的50-60年代的胡同屋內陳設。 (記者呂佳蓉攝)
史家胡同博物館模擬的50-60年代的胡同屋內陳設。
(記者呂佳蓉攝)

史家小學 開啟留學時代

從地鐵燈市口站出來信步不久,即可找到史家胡同。首入眼簾的是1939年建立的史家小學(史家胡同59號),曾經此為清朝成立的遊美學務處。1908年美國退還中國庚子賠款中,超出美方實際損失的部分錢款幫助中國辦學,並資助中國留學生赴美,遊美學務處因此誕生,可謂近代教育的發端。

1909年第一次在此舉行了選拔赴美留學生考試,次年1910年,第二批留美學生考試中,胡適也為考生之一,他並在《追想胡明復》一文中記述夜晚去史家胡同看留學榜單的情景。

在這個胡同居住的名人,大多歷經2至3次的大陸「改朝換代」。名將傅作義(1895-1974)曾居住在史家胡同47號。他是國共內戰中相當特別的一位將領,為極少數能夠接連擊敗共軍的將領之一。在蔣中正的支持與拉攏之下總攬華北軍政大權,但卻在平津會戰投共。1949年協助共軍進入北京城,中國歷史轉折與在選擇國還是共間,均在傅作義身上看到縮影。

政治家、學者章士釗出生1881年,在1973年離世,人生歷經清朝、民國與共和國時期,他曾居住史家胡同51號。章士釗的養女章含之為外交官,也是毛澤東欽點的英文教師,他曾在《跨過厚厚的紅大門》記述史家胡同為家的情景,「40年來,那幽香是家的芬芳,每當我跨進這四合院的門檻,不論那時的我是喜悅還是沮喪,這芳香都會使我感到家的溫馨」。章含之亦是北京媒體名人洪晃之母。

史家胡同博物館展出的史家胡同2009年空拍照與胡同大模型。 (記者呂佳蓉攝)
史家胡同博物館展出的史家胡同2009年空拍照與胡同大模型。
(記者呂佳蓉攝)

傳達老北京生活樣貌

著名大陸外交家王炳南曾居住在史家胡同33號。1945年國共重慶談判期間,他曾為毛澤東的祕書,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後,曾任大陸駐波蘭大使,兼中美大使級會談陸方第一任首席代表。據介紹,他在台灣問題上,堅持原則立場,寸步不讓,完成中共黨中央交待的使命。

除了政治家以外,醫界方面,北京著名藥店同仁堂第13代傳人樂松生曾居住史家胡同8號,他曾出任過北京市副市長。在1930年代被譽為「北方文壇的3位才女」的凌叔華曾居住在史家胡同24號,現今此地已為史家胡同博物館,該博物館向民眾展示了史家胡同的歷史起源與變遷。

值得一提的是史家胡同20號,曾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現今劇院已不在,只留下寧靜的住宅,問起當地居民僅得到剩一部分北京老藝人居住在此的答案。1950年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成立,周恩來曾赴此慰問與看戲,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著名的《老北京叫賣組曲》,傳遞出1949年以後老北京的生活樣態與史家胡同的陣陣聲音。

(旺報/呂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