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0・旺報-綜合報導

2020-08-10・旺報-綜合報導
五中全會重任 描繪2035年藍圖

10月登場 除討論5年規畫外 遠景目標將出爐

10月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登場。與以往多次五中全會都聚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五年規畫相比,這次五中除討論第十四個五年規畫之外,還增加一項重要議程為「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屆時可能出台一份完整描繪目標的文件。

多維新聞報導,2035年遠景目標的說法源自中共十九大報告。報告延續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的主張,將2020年明確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待2020年目標達成後,十九大報告將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的目標分成兩階段安排。

社會主義 提前現代化

其中,2020年到2035年的目標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的目標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此處的2035年目標,對應的是當年鄧小平提出三步走發展戰略的第三步目標。換言之,當年鄧小平預估到21世紀中葉才能基本實現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被提前到2035年。
為突出2035年的時間點意義,中共在確立諸多領域的發展目標時,都與2035年緊密掛鉤,如在2035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出台《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深圳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目標是到2035年深圳高品質發展成為全國典範,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世界領先,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
因此,當五中全會將2035年遠景目標列為重要議程時,自然有較大機率會出台一份全方位描繪2035年遠景目標的文件。

2015年12月29日,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現場。(新華社資料照片)
2015年12月29日,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現場。(新華社資料照片)

科技躍升 躋身創新國

逐條分析十九大報告對2035目標的描述,「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躍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指向的是目前中國經濟實力似強還弱,部分核心科技受制於人,創新不足。「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 」指的是人民參與公共事務程度低,權利不均衡。「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指向的是法治存在短板,人治色彩仍濃厚。
「人民生活更為寬裕,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明顯提高,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準差距顯著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指向的是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1000元人民幣,中等收入群體有限,城鄉發展不均,貧富分化嚴重的國情。

中共五中全會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圖為北京火車站前等車的乘客。(中新社資料照片)
中共五中全會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圖為北京火車站前等車的乘客。(中新社資料照片)

中國模式 應深化改革

放在更宏大的背景看,倘中國真能在2035年基本實現禁得起實踐和人心檢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那對人類社會發展而言,無疑提供另一種可能。自從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以來,西方的自由主義民主模式風靡全球,佔據思想市場的主導權和道德制高點,幾乎壟斷人類社會對社會發展模式的選擇,日裔美國學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提出的「歷史終結論」盛行一時。
後來隨自由民主頻繁遭遇危機,如2008年金融危機、英國脫歐、川普當選美國總統等,導致自由主義民主方案的公信力有所折損。而不少國家開始尋求新發展模式,其中最具標誌性意義的是中國模式,連福山亦坦承:唯一確實可與自由民主制度進行競爭的體制是所謂的「中國模式」。
不過,上述觀點在今天的中國仍面臨諸多問題,人治和威權色彩濃厚。但若透過不斷深化改革,克服人治和威權的弊端,實現善政良治,到2035年發展成為一個法治、現代、公平正義、文明的國家,那些認為中國模式遲早要走向崩潰的觀點自然不攻自破。也意味著世界在西方自由民主之外,多了另一種可能。

(記者/林勁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