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7・旺報-綜合報導

2020-08-17・旺報-綜合報導
ECFA助攻 台紡織業走出去

出口大陸占整體1/6 兩岸互利雙贏

紡織業是台灣受益於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ECFA)早收清單最大的產業之一,大陸在早收清單中給予台灣關稅減免優惠的539項產品,紡織產品就有136項。去年台灣紡織品出口金額降到90.99億美元,其中對大陸出口則降至15.63億美元,出口大陸約占整體紡織品出口的1/6。紡拓會祕書長黃偉基表示,少了這15億美元就等於台灣紡織品出口少了1/6,所以ECFA當然很重要。

黃偉基表示,2019年大陸進口紡織品大概321億美元,台灣占15億,占比還不到2%,對大陸而言無所謂,並且台灣做的機能性材料,也是大陸自主運動服飾品牌如安踏等的重要供應夥伴。「台灣做的機能性材料,現在還沒有其他國家可以完全取代,因此,ECFA對兩岸都有利。」

形成重要供應夥伴關係

有紡織業者分析,對大陸來講,不論中韓、中日或東協加一,這些都是國與國之間的FTA,大陸把兩岸的部分視為境內,所以大陸根本不會去搞什麼十年檢討情事,雙方目前也不會重啟談判。大陸方面若要終止ECFA必須來函海基會,但大陸當局目前政策是不接觸,研判此一方式難行。
紡織工業自50年代起即成為台灣重要產業,近幾年來,產業面也由早期的進口原料加工出口,轉變為以石化工業提供原料為基礎,積極發展人造纖維,再配合進口棉、毛等天然纖維為輔的生產體系。經多年的發展,業者不斷積極研發新產品及更新生產設備拓展國際市場,目前不僅是全球機能性布料的供應重鎮,也成為了世界機能性紡織品消費市場主要原料供應來源之一。

出口陸金額持續衰退

雖然台灣紡織業拚全力轉型升級,但還是抵不過出口貿易殘酷的現實,ECFA早收清單十年來效益逐年遞減。根據紡拓會統計,2019年台灣紡織品對大陸出口降到15.65億美元,較2018年19.16億美元下降約18.5%,更較2011年近10年最高的27.73億美元下跌達44%。其中,早收紡織品出口大陸2019年有12.45億美元,較2018年14.6億美元下跌14.79%,較2013年近10年最高17.21億美元下跌約28%。由此可見,即便台灣紡織業出口大陸近10年來呈現明顯衰退,但早收紡織品出口占比卻是不斷增加。

▲山東青島市一生產廠,紡織工人在運作機器。(新華社資料照片)
▲山東青島市一生產廠,紡織工人在運作機器。(新華社資料照片)

今年出口不樂觀

對於近10年來台灣紡織品出口大陸持續衰退的原因,黃偉基表示,主要就是受到近10年來大陸台商轉移到東南亞之後,購買力自然下降,去年還有15億美元銷到大陸,主要因為大陸還有部分台商購買台灣原料,也有一些新的客人出來,比如大陸的運動品牌廠安踏等,也會買一些台灣功能性原料,讓產品也能與國際大品牌較勁。
不過,受到疫情衝擊歐美各地陸續封城,今年台灣紡織品出口不樂觀。各國相繼實施封鎖管制措施,運動及時尚品牌暫時關閉門市、砍單或延遲訂單,致紡織品上半年出口年減23.4%,為歷年同期最大減幅。黃偉基表示,台灣紡織業走到利基市場,規模比較小,加上今年各大運動賽事取消,沒有體育賽事對於運動服飾銷售影響就比較大,對台灣紡織業的衝擊就比較嚴重。
台灣紡織業的不利因素還有中美貿易戰的衝擊。黃偉基指出,貿易戰還沒結束,美國民主黨、共和黨都把中國視為頭號敵人,不管川普還是拜登都反中,若寄望拜登勝選會改變貿易戰,頂多不會像現在這麼激烈,但絕對不會停止。他說,兩隻大象在打架的時候,台灣到底有沒有占到便宜?拿紡織品來講,台灣真的沒占到便宜,2019年貿易戰打的激烈之際,台灣整體紡織品出口衰退10%,從100億美元到90億美元,原因就是中國的紡織品輸美遇阻後就流竄到其他地區,形成價格競爭,這股洪流若繼續往世界去衝,沒有一個國家撐得住。

(記者/葉文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