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話題受到熱烈討論。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學者歐斯林近日撰文指出,俄烏與兩岸局勢相同點之一是,面對西方模糊的支持,台灣面對的不是「會否」遭受攻擊,而是「何時」被攻擊的問題。他認為華府對台灣的戰略模糊,最終結果是壓制自己、而非北京,導致美國最後只能旁觀。
烏克蘭與台灣是否有可比性呢?歐斯林1日在網路媒體The Spectator World發表題為《烏克蘭對台灣究竟意味著什麼?》一文中表示,兩個案例有異同之處,但不應該認為普丁入侵烏克蘭就意味著習近平會在近期內對台動武,因為「中國不是俄羅斯,台灣也不是烏克蘭」。
歐斯林指出,在俄烏衝突之後,美國的戰略模糊不會影響北京對台決策的過程,反而可能被認為華盛頓沒有保衛台灣的意願;然而就算美國有意願協防台灣,決策層也還沒有就如何行動達成共識。
歐斯林提醒,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顯示西方對烏的模糊支持,反助長俄國挑戰現有政權。美國的長期政策是避免與中國直接對抗,但這為北京留下更多戰略迴旋空間。美國如果沒有盡可能給予台灣支持,且採取戰略模糊及走小心翼翼的路線,結果將導致美國最後只能旁觀。
(旺報/陳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