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敏21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美國官員日前表示,各國聯手「成功」實施對俄出口限制,可作為未來制定「針對中國威脅新機制的藍圖」。俄烏衝突以來,美國透過出口管制、長臂管轄,高強度科技封鎖俄羅斯。38國制裁火力規模之大、頻率之高、威懾範圍之廣均至極限。華府未來會將對俄這套劇本施加於中國嗎?不管如何,中方都該密切觀察,展開相應推演分析,加強風險預警防範,做好應對和反制預案。
郝敏分析,美國最近已對中國發力:一是繼續擴大實體清單,對中國科技企業施加次級制裁。二是緊盯晶片製造領域。三是網路制裁。中方要從宏觀體系和技術細節做好應對準備。
郝敏建議,一是密切關注美出口管制最新動向,做好產業鏈自檢和預警。加強實體清單的預警預測,建立中國產業鏈、供應鏈的自檢機制,梳理出對外依賴強、「卡脖子」技術和產品的薄弱鏈條,短期內無法自產的應盡快加強儲備和在全球尋找替代。
二是加速完善並細化應對外國單邊制裁的法律工具箱。《反外國制裁法》雖已出台,但有賴制定執行細則。中國一直由外交部發布制裁名單,今後需要多項反制措施,更需要移民、銀保監管、自然資源等多部門聯合行動。
三是明確攻堅方向,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突圍。聚焦晶片產業鏈的核心問題,精細化產業圖譜,明確攻堅突破點;盡快組建跨學科、集成性攻關的國家實驗室,加強對關鍵核心環節的科技研發;促進國產化替代,形成安全可控的產業鏈;聯合海外優秀科研團隊和企業,盡量構建不受美國制裁影響的全球化半導體產業供應鏈。
四是推進自主化互聯網建設,維護網路主權。中國數年前曾開展「雪人計畫」。需要藉由推進自主化網路建設,必要時可繞開部署在對手國的伺服器,不至於在網路輿論戰中失聲。
五是加速推出技術移民相關立法,儲備科技人力資源。積極探索創新引才機制,建立人才引進的「科技綠卡」,完善STEM(理工科)領域國外人才庫,提供便利和保障。
(旺報/李文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