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8・Array

2024-08-18・Array
陸學者:兩岸合作救援仍有空間

 金廈海域紛爭不斷,0214事件偵查終結,但陸方對結果表態「不能接受」,使情勢增添變局。大陸學者認為,台灣在相關事件上應釋放更多人性化做法,避免兩岸猜忌;不過,兩岸在金廈海域的合作救援仍有空間。

 華中師大台港澳與東亞中心副主任彭韜17日出席「2024兩岸關係研討會」,他於場邊受訪表示,國台辦的回應是把球踢回給台灣,他認為,台灣應該要釋放更多人性化、人道的做法,一方面盡量滿足漁民家屬的要求,另一方面還原事件的真相,也給大家更多知情權,讓兩岸不要再有更多猜疑和猜忌,盡量促成圓滿解決事情,不要再增添其他變數。

 談及兩岸未來在金廈海域進行共同執法與合作救援的前景,彭韜認為,兩岸共同執法的可能性取決於兩岸官方是否合作的態度,但是在民進黨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的前提下,兩岸是沒有共同執法的可能性,更多的是大陸方面按照既成方式在金廈特定水域進行執法,一方面保護漁民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是進行一種主權宣示。

 不過兩岸進行人道救援的合作空間,彭韜認為是有的,他說,基於保障性或救護性的救援,應該是兩岸能夠開展的活動,肯定也會互相通報,但如果是涉及共同商議的聯合救援就比較困難。同時,大陸海巡部門也加大金門水域的巡邏,如果有突發狀況,本著人道主義的精神,兩岸都不會見死不救。

 談及兩岸學術交流時,彭韜指出,學者代表很多民間的聲音或思維,如果連學術之間都不能交流,普通民眾之間怎麼有信心能夠進行交流。他說,政治交流是1軌交流,民間交流是2軌交流,學者交流則是1.5軌交流,如果學者能夠到台灣去的話,可能是改善兩岸關係的風向標。

 彭韜提及,如果可以赴台交流,他最想了解台灣的社情民意,並與台灣學界甚至綠營學者進行交流。他認為,學者之間的交流不要受意識形態影響,要是片面分為藍營或綠營學者的話,可能使思維更加桎梏,學術交流也較難展開;他希望交流要走深走實,而不是只在口號上,台灣要祭出更多行動。(旺報/陳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