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陸一些省分公開2023年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審計工作報告,部分地方虛增財政收入超過百億人民幣。同時,財政吃緊之下,大陸公務員和各種財政供養人員正面臨「降薪潮」。
第一財經報導,廣東省審計報告稱,3個市及3個縣通過國有企業購買國有資產等方式增加財政收入171.01億元(人民幣,下同)。河北省審計報告指出,1市7縣通過虛假處置公益性資產、多繳國有資本經營收益或罰沒收入等方式,虛增財政收入24.95億元。
四川省審計報告稱,部分地區將定向捐贈資金繳入同級財政,虛增財政收入4151.22萬元。青海省審計報告指出,2023年省級財政將收回的以前年度已列支2000萬元資金調入一般公共預算,虛增當年財力。其他包括內蒙古、遼寧的審計報告也都提及類似問題。
報導引述專家建議,抑制虛增財政收入行為,一方面需要地方端正政績觀,理性設定財政收入指標,並落實《預算法》等收入指標只是預期性指標,而非剛性完成任務指標,減少地方為了完成任務而虛增收入。
另一方面,由於財政收入吃緊,近期大陸各地推出規定,響應中央政府的號召過「緊日子」,更出現「減薪潮」。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報導,ING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宋林指出,目前大陸地方財政主要是收入面臨壓力;以前地方政府財政收入高度依賴土地出讓,而由於房地產業低迷,這一收入來源已明顯枯竭。
報導指,大陸各地陸續出現公務員降薪的消息,比如有公務員網友在社群媒體上吐槽自己降薪兩到三成,其工作所在地為廣東、浙江、江蘇,網上還出現了「經濟愈發達地區降得愈厲害」。一位西南地區的科級公務員劉小姐說,去年公務員「減薪潮」應該是第一波,然後才是事業單位、國企等機構。(旺報/陳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