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近期傷人意外頻傳,凸顯壓力巨大的社會氛圍,而「就業難」也折射大陸年輕人的苦悶心情。秋季招聘在大陸各大學火熱登場之際,大陸教育部也三令五申,企業選才不能只挑名校畢業生,然而從人才競爭角度,企業實際選人仍要求把學歷放在首要考量。「骨感的現實正把大陸年輕人壓得喘不過氣」。
大陸教育部日前發布,2025年全大陸大學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222萬人,較今年增加43萬人、再創歷史新高,更意味明年就業壓力更大。從大陸官方統計來看,9月的16至24歲青年失業率為17.6%,雖較8月有所下降,但仍是2023年12月以來的第2高紀錄。
一方面為加快青年就業,大陸官方9月起在各地執行「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和服務體系建設行動」,進行5.5萬場校園招聘、提供1093萬則就業資訊。另一方面為促進更多畢業生就業,大陸教育部日前更印發文件,嚴禁發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大專院校等字樣的招聘資訊。
官方政策立意良善,一旦落到實際面,往往就像走味的咖啡。根據光明網報導,日前參加上海校園招聘會、就讀上海海洋大學電子資訊專業研究生的小周與小郭說,「企業不會明著寫,但實際大家找工作發現,好公司卡學歷的現象挺普遍的」。
小周與小郭提到某家大陸車企,2人讀大學時該公司「雙非」(非一流大學、非一流學科)學生也能進,現在基本要求「雙2」,就是必須大學、碩士兩張學歷都有211學校等級,且具體薪資還得根據學校、所學專業而有所不同。
「有的職缺就招幾個人,但投簡歷的有上千人,競爭還是很激烈的。」小周舉例像是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等企業文科職缺的的官網投遞情況。以他所看到像是上海金山區的上海石化綜合管理儲備職缺,雖僅招聘2人卻引來486人爭取。
小郭也自述,從10月找工作以來投出近200張履歷,但不少企業在筆試後就沒消息了,真正進入面試環節的大約10個。(旺報/吳泓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