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8・旺報-專題報導

2018-09-18・旺報-專題報導
全民瘋路跑 陸進入馬拉松週期

去年舉辦逾千場賽事 地方政府為最大推手

在大陸原屬小眾運動的馬拉松,近兩年逐漸發展成「全民運動」,中國大陸也步入國際間所謂的「馬拉松周期」──當人均GDP超過5000美元之後,一個國家的多個城市憑藉著「馬拉松賽事」,進入全民路跑的體育消費黃金周期。據統計,去年大陸全國共舉辦馬拉松比賽1102場,涵蓋31個省、234個城市。

「從2014年的50場到2017年的1102場,全國馬拉松賽事的增長簡直可以用爆炸來形容。」大陸資深馬拉松玩家陳方方日前指出,早年馬拉松賽事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如今由杭州、南京、西安等新一線城市接棒,變成舉辦馬拉松賽事的常客,甚至一些三四線小城市,也形成支持馬拉松賽事的新興力量。

9月9日,2018瀋陽國際馬拉松開跑,選手樂享當地秀美風光。(中新社資料照片)
9月9日,2018瀋陽國際馬拉松開跑,選手樂享當地秀美風光。(中新社資料照片)

各地政府 全方位支援

大陸各地政府,則是馬拉松比賽的最大推手。陳方方分析,除了幾個最發達的一線城市外,馬拉松賽事均由地方政府出錢出力。例如武漢馬拉松、哈爾濱馬拉松能在一年內成為聲譽頗高的賽事,幕後都是市政府基於城市形象工程而全力舉辦;並安排賽事路線穿過城市地標,賽事營運也離不開市府的全方位支援。

曾在大陸國內主要馬拉松「打卡」的陳方方,甚至出國參加過東京、芝加哥、柏林等城市的馬拉松,對於國內的一些大型馬拉松給予好評:「上海、北京、無錫等地的馬拉松已經做得非常不錯了,在服務、志願者(志工)、安保、賽事供應、報名等方面,都達到了相應的水準。」

安全第一 服務再提升

另一位馬拉松的愛好者、任教於南京大學的王蕾,則毫不諱言地指出,目前大陸國內馬拉松賽事商業化氣息太濃,各地舉辦賽事趨之若鶩;「但賽事服務差,質量不高,許多地方辦比賽只是為了利益。」
以簡稱「南馬」的南京馬拉松為例,王蕾表示,主辦方在比賽過程中提供的補給服務很不健全,21公里多的半馬,並未準備補充能量的食物,僅僅提供水,對於體能大量消耗的參賽者來說,可說是遠遠不夠。

此外,陳方方也認為,目前大陸不少馬拉松為求安全起見,把市民、跑者隔得太開,讓馬拉松變成跑者自娛自樂,對跑者、觀眾而言,都是一種損失。他並提醒:「國內的馬拉松安全意識、救護培訓、AED(自動體外電擊器)的配置要加強,盡量減少安全意外。」

(旺報/賴廷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