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航空空服員罷工16天,勞資在7月2日達成兩點共識後,協商再度回到僵局,交通部長林佳龍昨說出重話,指航空公司發生罷工且處置不當,將進行檢討,可能影響航權、航線分配。航空界人士認為,目前資方從法律層面站得住腳,加上航權分配非常複雜,政府此時的宣示成分較大。
另有航空界人士分析,林佳龍的話帶有弦外之音,若真的收回長榮航權,代表能飛的班次變少,需要的人力也跟著下降,此舉在警告勞方,再不回頭,拖下去恐怕沒機會了。
長榮勞資協商卡關,繼前天勞動部放話,公私立就業服務機構在罷工期間,不得推介求職人到長榮工作,昨日林佳龍也說,這場罷工拖得越久,對勞資傷害越大,也影響到政府未來航線、航權的檢討,提醒長榮航空,現在不只是公司內部的勞資問題,還影響一般旅客與公眾權益,如果航空公司有很高機率發生罷工,且處置不妥當的話,就會進行檢討。
開南大學空運管理系副教授盧衍良指出,依據國際航權分配及包機審查綱要,民航局初審業者之申請營運案時,分為政策面及技術面項目,政策面佔50%,林佳龍基於確保公共利益的立場,所言有其依據。
不過對於罷工事件之處理疏漏與否,盧衍良認為,以目前情況發展,長榮航空在法制層面並無明顯違失,反而工會的訴求不斷變更,還在罷工合法性上站不穩,既然資方目前都是守法狀態,部長看來比較像是政策性的宣示。
有航空業高層指出,政府分出去的航權不太可能收回來,而航權分配要檢視航空公司的安全、服務、配合度等,第一名當然對爭取明年度的增班或新開航線有優勢,但現在也沒多少新航線、新航點了,況且國內就長榮、華航兩家航空公司最大,兩航今年各發生一次罷工,真要評比起來也是一起扣分。
(中國時報/陳祐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