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0・中時-綜合報導

2019-12-20・中時-綜合報導
空汙增精神疾病比例3成 不容忽視

國外與本土研究均指出,人若長期曝露在空汙標準超標環境下,不只心肺功能受影響,在罹患憂鬱 、焦慮及自律神經失調方面等精神疾病將提高3成患病率,對身心影響層面之深,值得重視。

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人員多年前首次以數據表明污染與精神疾病的關連,針對2003至2013年1.51億美國民眾的保險資料庫,比對各地空污情況,結果顯示居住在空氣品質最差地區及最好地區的人口結構比較,前者躁鬱症增加27%,憂鬱傾向也提高6%。

高雄榮總台南分院精神科醫師蘇偉碩表示,空污會嚴重損傷腦部認知功能, 並增加憂鬱症等精神疾病的發生率,不只對胎兒,兒童甚至成人的神經行為發展,恐造成先天及後天的心理疾病發生。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理事長葉光芃表示,空氣品質是躁鬱症發作的預測因子,美國加州史丹佛大學研究證實,空污攜帶的細懸浮微粒、氮氧化物和重金屬等,可以透過鼻腔粘膜滲入生物大腦中,造成腦部發炎的跡象,造成多巴胺等神經物質傳遞功能降低,影響學習、記憶等精神感官功能受損,伴隨躁鬱或憂鬱症的行為。

台安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許正典表示,鼻腔黏膜因為離大腦距離最近,空氣中的髒污容易進入大腦影響腦神經傳導活動,會惡化憂鬱 、焦慮及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建議患者生活中盡可能避免處於重度空汙環境,對病情好轉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中國時報/李柏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