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6・中時-綜合報導

2020-07-06・中時-綜合報導
兒童發展遲緩 早期療育成效好

 

「大隻雞慢啼!」真是這樣?大部分家長,對孩子的發展遲緩現象,沒有警覺性,很多是上學後經過比較才知道,大里仁愛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巧萍說明,孩子在出生後,各階段的身心發展皆有一定的成長里程,當孩子的行為動作、語言、身心等方面有遲緩或不正常表現時,則需藉由專業職能、物理或語言治療師團隊的引導治療。

大里仁愛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巧萍表示,早期療育,可以讓遲緩的現象改善,跟上正常發展,而如何發現小兒發展遲緩:通常7個月大不能坐、8個月大不會爬、1歲6個月不會走、2歲無法語言發音,都可能代表孩子的發展遲緩,需進一步評估及檢查,透過動作評估及語言發展評估,了解孩子目前的狀況,再針對需要矯正的部份,提供協助及指導,而黃金治療期在6歲學齡前為最佳。

大里仁愛醫院小兒科主任劉芳青也提醒,我國七歲前學齡兒童,國民健康署補助,每年一次的兒童健康檢查,自出生後透過每個階段的檢查,包含身高、體重、頭圍是否符合生長指標的曲線,如果有異常或成長遲緩,將轉介至復健或相關科別,進一步檢查或治療,進而矯正。

仁愛醫院指出,臨床中曾遇一名2個月多的幼兒,發現他有個習慣,會固定看同一側,並且在頸部摸到有腫大的肌肉塊,疑似有斜頸的症狀,經轉介至復健科,評估及復健,目前斜頸的現象已改善不少。

 

(中國時報/黃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