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4・中時-綜合報導

2020-08-04・中時-綜合報導
防經濟萎縮 學者促入境普篩

採檢成本100美元 可帶來10倍效益

 

今年4月以台灣防疫成功為題,讓台灣登上《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的史丹佛大學醫學院政策成果暨預防中心主任王智弘表示,「暴風雨中的船不可能永不淹水」,站在公衛角度他不贊成全民普篩,那會吃掉整年健保預算還可能出現偽陽性,但他支持入境篩檢,以經濟效益來算,入境者採檢100美元,卻帶來10倍經濟效益;若不開邊境又不希望經濟萎縮,除非持續發放三倍券。

國際疫情愈來愈嚴峻,本周全球確診突破1800萬人,平均不到4天就增加100萬人,台灣疫情相對穩定,屢屢有學者呼籲有條件開放邊境,維持經濟與防疫平衡。《遠見》雜誌昨天舉辦論壇,邀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王智弘、疾管署署長周志浩、慈濟大學校長劉怡均等討論後疫情時如何開放。

甫從美國返台的王智弘表示,先前夏威夷聯邦參議員辦公室曾致電與他討論,一台波音747載300人到夏威夷,創造經濟價值100萬美元,檢測成本3萬美元,經濟利潤超過30倍;台灣以10倍計算就好,若1天1萬人入境,每人至少帶來3萬元收益。

若鎖國需續發三倍券

「台灣真能在這波疫情中變成更重要的國家嗎?」王智弘認為,國際都在暴風雨中,台灣這艘船相對安全,但不可能一直不淹水。他建議入境篩檢,若每人篩檢成本3000元台幣(或自費),但可以再消費花3000元,受益的是台灣的旅館、餐飲業,且防疫單位有機會採檢練兵,檢視自行開發的試劑品質且藉機發展國家生技產業。如今台灣的共識若是鎖國,那就要持續發三倍券才能避免經濟萎縮。

張上淳也說,除非都不跟其他國家往來,否則守得緊、人民安全,但也犧牲很多,境內許多經濟活動不容易適當進展。指揮中心確實有在討論解除檢疫,但第5或第7天採陰,無法保證後續不會出現陽性,而導致有一點社區傳播的可能,就像最近外籍人士感染事件。

張上淳籲接受小疫情

張上淳強調,如果全民對疫情「零容忍」,那主政者永遠放不了;但若大家可以接受可控範圍內一點點小疫情,主政者就能開放更多。

 

(中國時報/鄭郁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