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30・旺報-綜合報導

2021-03-30・旺報-綜合報導
挑戰美元 美中貨幣戰開打

從前總統川普到現任總統拜登,美中全面角力的戲碼持續上演;除表面上地緣政治競爭,檯面下一場「國際貨幣戰」也悄然開打。為打破美元霸權體系,中國從2009年起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並藉由「一帶一路」計畫推動人民幣走出去,而貿易戰開打後,更加速北京「去美元化」動作。但對美國而言,一旦人民幣崛起,不只美元優勢機制將不復存在,美國的金融地位也可能進一步崩塌。

長期以來美元一直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占據主導地位,通過綁定大宗商品掌握定價權,進而影響其他國家貿易中貨幣的選擇,也使得美國在國際貿易體系擁有極大話語權。事實上,美國之所以能對其他國家實施所謂金融制裁,背後就是立基於強勢的美元。

為了撼動美元的金融霸權體系,中國從2009年開始就致力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希望與美元「脫鉤」,而貿易戰開打乃至美中全面角力的爆發,一定程度上也可視為人民幣與美元的一次「大攤牌」。

回顧過去12年中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主要路徑來看,除了通過貨幣互換、推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更重要的是透過近年來帶路計畫的資本輸出,以及逐步推動的「石油人民幣」金融體系。

不到幾年時間,2016年10月人民幣成功「入籃」,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籃子貨幣,與美元、歐元、英鎊及日元並列全球五大貨幣,且所占權重為10.92%,僅次於美元。

而為解決帶路計畫基礎建設過程中沿線國家的資金缺口,通過亞洲投資銀行和中資銀行,推動人民幣走出去,形成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輸出、經常項目下回流的機制,進一步助推人民幣國際化。

加上與俄羅斯和伊朗等國協議在石油結算使用人民幣,避開美元結算,撼動自1974年以來美國所致力打造的「石油美元」體系,都讓美國芒刺在背。不諱言,人民幣的「異軍突起」,將可能弱化美元在全球金融體系的「說話權」,甚至可能動搖美國的政經領導地位;這場貨幣大戰,或許一定程度上也可解釋,為何拜登政府對中國的經貿制裁不願鬆手。

(旺報/陳柏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