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5・中時-綜合報導

2021-04-05・中時-綜合報導
鬧水荒 等嘸天公賜雨農民掘井解渴

久旱不雨,水情嚴峻,嘉南地區一期稻作停灌,台南後壁區有9成稻農休耕,但有農民決定「拚看嘜」,自行抽取地下水勉強供灌,部分地區仍可看到稻田;但無水可用的農民,只能望天興嘆。

 「我們是三年二作區,休耕也沒有補助。」官田區一名稻農說,很多人田裡都有水井,用了幾十年,上半年不休耕的人會種些雜糧,或種糯稻供應端午節糯米需求。

看天吃飯只能苦撐

 農民說,今年雨水少,光是抽井水種稻也很辛苦,他指著兩塊田說,自己的田離水井較遠,管線長,水淹得不夠,稻田泥土都乾到龜裂,生長狀況比水源充足的鄰田差很多,預估收成量也有差。

 同樣是嘉南一期稻作灌區的麻豆,多數農民種植文旦、酪梨等果樹,果樹開花、結實初期都需要大量灌水,每家果園都自備水井,不受停灌影響,但有果農表示,自家的井打得比較淺,最近水量明顯較小。

 麻豆一名稻農說,雖然自己的田可以領休耕補助,但是因為有跟米廠簽契作合約,一定要種稻,幸好米廠有多少補貼一點電費,不然抽井水種稻需要電費,這也是成本。

 至於嘉南大圳供灌區的台南將軍、七股、佳里、北門等下游雜作區,同樣很多農民私挖水井裝抽水馬達抽水,部分社區還有共同集資申請挖掘的深井,多年來仍在運作。

電費維護成本大增

 以種植紅蔥頭、蒜頭為主要農作的台南七股區三股里,有一口農民集資挖的深井,三股龍德宮常務監事黃勝福說,30多年前政府輔導當地農民挖水井,村民20多戶集資找地挖井,並定期申請展延水權狀。

 黃勝福說,附近農田有供灌時就用圳溝的水,沒供灌時才用水井的水,三股這口井有40多戶農民在用,尤其是農曆年前蔥蒜剛種下去時用水最多;蔥蒜收成後,農民大多種綠肥,就靠雨水,這口井對農民非常重要,雖然設備維護、電費也是支出,但至少能勉強餬口。

 但也有蔥農哭訴,自己的田沒有井水可用,只能看天吃飯,去年起因為缺雨,紅蔥頭分蘗少、個頭小,收成少導致價格差,扣掉人工費,欲哭無淚;北門區瓜農也說,去年底起雨水不足,導致病蟲害增加、收成減少,還要向庄頭共用水井買水,只能苦撐了。

(中國時報/劉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