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號意外讓全台「76行者遺體美容修復團隊」,不分晝夜義務修復遺體,為罹難者守住最後尊嚴。而在大陸陝西省西安市,最近則推出3D列印遺體整容技術,為因特殊情況受損的遺體復原面容,讓逝者以「最美」樣子離開,並提供生者心靈最大寬慰。
《中新網》報導,3D列印遺體整容技術主要用於修復因墜落、交通意外、高度腐敗、火災等事故受損傷的遺體面容,藉由逝者生前臉部照片進行數位建模,相似度高達90%以上。
西安市殯儀館整容組長袁軍強表示,傳統遺體臉部修復需要整容師手工操作,用石膏、膠泥、顏料等材料修補縫合,耗時長、勞動強度大,採用3D列印技術,則可在24小時內完成遺體臉部重塑,而且精準度更高。
西安市殯儀館指出,自2020年9月引進3D列印技術以來,至今已為10多名逝者重塑面容。遺體整容技術需要取得逝者生前清晰的臉部照片3至5張,根據照片建立臉部3D模型,再通過3D列印技術列印模型,最後上妝補色。
西安市殯儀館整容組工作人員張連超說,更新技術手段讓逝者以「完美容貌」告別,整容組修復的不只是尊容,更是心靈創傷。他說:「讓逝者以『最美』樣子離開,也是對家屬最大的寬慰。」
據報導,西安市殯儀館近來不斷推出樹葬、草坪葬、花壇葬、壁葬等「節地生態葬」。逝者回歸自然,人們也學習尊重生命、理解生命。
台灣太魯閣號撞擊出軌、隧道擠壓意外,「76行者」的召集人、也是資深遺體修復師的陳修將向媒體表示,通常公安事故或大型交通意外,遺體狀況較嚴重,這次更是棘手。遺體修復編組要比照醫院急診室檢傷分級程序,依受損程度區分不同等級,流程從清洗、縫合、重建,到化妝,每具遺體約需要6到8位修復師,一起作業20到30個鐘頭才能完成。
(旺報/李文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