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趨緩,各公司都陸續收回遠距作業,恢復正常上班,許多上班族也出現收假症候群,紛紛出現食慾差、失眠疲憊及莫名焦慮的症狀。土城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許世杰表示,疫情降為2級警戒後,因恢復正常生活產生適應性障礙的患者增加2至3成,尤其是原本有憂鬱、躁鬱傾向的患者,疫情後病況加劇,職場人際關係也變得更加緊張。
許世杰說,8月底後開始出現適應性障礙患者,部分患者居家辦公後時間調適不正常,有些人是視訊會議過多,又要處理家中雜事,作息混亂,也有人是在家工作事太少,返回職場工作量增大,出現不適應症狀。
許世杰指出,居家上班超過2個月,相比年假或國定假日多出許多,民眾經常是晚睡晚起,生理時鐘大亂,加上缺乏人際互動,求診患者通常會出現心情低落、精神不集中、食慾不佳的適應性障礙,不過若是連續2周,每日出現類似症狀就有可能罹患精神官能症或焦慮性憂鬱症,必須用藥治療。
面對適應性障礙,最重要的是調整作息和睡眠;許世杰說,不一定要早睡早起,但是假日、平日的作息時間都要固定,若遇到壓力或心情緊張時,可以進行動態活動調解,做腹式呼吸、瑜珈、冥想等方式都可以解決。
除了求助西醫門診外,中醫也會用調整氣血循環方式治療,恩主公中醫內科主治醫師林姿婷表示,有適應性障礙的民眾,常有氣窒、火氣大、虛火旺的問題,除了建議施用薄荷、玫瑰茶舒肝理氣外,也提醒民眾少吃油炸、辛辣的食物,針對有睡眠困難的患者,中醫上也會開立合歡皮、柏子仁、酸棗仁等藥材或服用甘麥大棗湯達到安神的功效。
林姿婷也建議,若是民眾真的在上班過程中感覺不適,出現恐慌、焦慮的問題,手掌下3指、韌帶中間的內關穴和後腦勺枕骨下方的風池穴經按摩後都可達到舒緩的作用,民眾可按壓3至5秒、每按壓5或10次後換邊,就可緩解緊繃焦躁的情緒。
(中國時報/蔡雯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