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產業已成國安產業,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昨日在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年會致詞時呼籲,政府需擬訂具體長遠的水、電、土地、環境政策,訂定可行的環境法規,達到產業永續發展的目標。另外,產官學界在育才、留才、智財權的保護等相關產業政策上,需要提出更有建設性的措施,以護住台灣最關鍵的半導體產業。
再生水、智慧電網 抗旱防限電
晶圓廠耗水又耗電,台灣今年上半年旱災和限電危機,引發外界對政府能否提供合適的基礎建設以持續發展半導體產業的質疑,加上近年各國採取政策軟硬兼施,希望企業前往投資晶圓廠,半導體外移腳步加快。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指出,晶圓廠耗電和用水量的確相當驚人,台灣水電資源有限,再加上零碳排趨勢,政府應盡速檢討資源的分配運用,利用再生水或智慧電網等科技,才能有效解決水電問題。
劉德音指出,自2019年底起,新冠疫情已延燒快2年,使得全球半導體產業供應鏈深受衝擊。但台灣半導體產業在此產業鏈中仍持續締造了「製造第一、封裝測試第一、IC 設計第二」的佳績。根據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統計,2020年台灣半導體產業總產值已突破3兆元,達新台幣3.2兆元,較2019年成長20.9%。預估2021年台灣IC產業產值將突破4兆元,成長24.7%。
今年產值4兆 製造、封測第一
面對氣候變遷、節能減碳等企業永續發展議題,劉德音強調,TSIA全體會員已積極研擬完善的ESG ( Environmental Social Governance) 策略,他同時呼籲,產業也需要政府擬訂具體長遠的水、電、土地、環境政策,訂定可行的環境法規,以達到產業永續發展的目標。
對於外在環境的挑戰方面,劉德音指出,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貿易衝突仍持續存在,對所有行業都帶來更嚴峻的挑戰,包括半導體產業。而中國政府近年來對其國內半導體產業的推動從未停歇。
雖然台灣半導體產業仍然具有優勢,但中國政府在人才、稅賦、資金及內需市場上,仍大力支持本土業者,未來兩岸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競合與消長將同時發生。因此,台灣產官學界在育才、留才、智財權的保護等產業政策上,需要提出更有建設性的措施,以護住台灣最關鍵的半導體產業。
(中國時報/許昌平)